第5頁(第1/2 頁)
凝神感受了一會兒,顧鯤很快就發現了目標位置。
在他東北方五六百米外,有一個被重錨固定的金屬浮筒,在海槽中順著洋流來回擺動,發出空響的迴音,深度大約80米。
對於正常人來說,80米的潛水深度是非常危險的了,但顧鯤顯然不是正常人。前天出航的時候,他本來還想測試一下自己的潛水能力,可惜當時水太淺,如今正好用這個練練手。
地球人的無器械潛水記錄是120米,穿增壓服記錄能到330米。顧鯤覺得80米對他來說毫無難度。
他慢慢遊過去,靠自己的力量急速潛到指定深度,然後開啟潛水手電貼近觀察了一下,果然是個幾米長的圓筒,兩端是半球形的。
兩世為人的顧玩,對這玩意兒再熟悉不過了。
這玩意兒一般有大小兩類。小的是反潛機丟的,尺寸跟火箭筒差不多,探測範圍近、而且是一次性的,往往用漂在水面上的浮標固定。
大的就是眼前這傢伙,一看就是軍艦丟的,筒身就有幾百公斤重,下面用沉底的重物錨定,探測範圍能有幾十甚至上百海里,能用好多年,撿垃圾也能賣不少錢。
要把這種大傢伙弄走,最常用的辦法是連著下面的錨定配重一起絞走。顧鯤前世有大船的時候都這麼幹。
但如今他的船太小,只能把金屬纜繩弄斷,單獨弄走聲吶。
顧鯤試了試,只是普通的絞股鋼絲繩,還沒電瓶車鎖條粗呢。而且在海里泡了年,哪怕鎳鉻鋼都有些鏽蝕了。
他有備而來,拿出身上背的液壓鉗,剪了幾次,稀稀拉拉崩斷了其中好幾束鋼絲,估摸著還剩幾平方毫米截面積沒斷,他就停手了。
然後他快速浮上水面,回船上把拖網的綱繩牽上,重新回到剛才的位置,用拖網把浮筒裹紮實了,準備開船硬拽。
正常的深水潛水,講究的是快下慢上。因為壓力下降太快的話,會導致血管內溶解氧析出、形成氣泡,這就是氧中毒,非常兇險。
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如果下水總時長還不滿20分鐘,就可以快下快上。因為那麼短的時間裡,血管內還沒有適應深水高壓,這時候立刻又減壓,也就不存在氧氣析出的問題。
顧鯤顯然是後一種情況,因為他游泳迅捷、體能變態,從下潛尋找連操作帶上浮,全加起來二十分鐘都不到。
而他剛才之所以不直接把纜繩徹底剪斷,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因為他希望出貨的時候,讓買家看到聲吶浮筒的鋼絲繩,是呈現扯斷的狀態,那樣才能解釋成「打漁的時候拖網不小心纏到的」。
如果斷口很整齊,一看就是液壓鉗剪的,那就穿幫了,別人會懷疑你蓄謀已久。
第二個原因,是直接剪斷太危險——可以想像一下,一張拉滿的硬弓,弓弦被突然剪斷後,彈到弓箭手身上得多疼。
而小指粗的鋼絲繩,崩斷瞬間甩出去,能輕鬆彈死一個潛水員。
幸好,作為二十多年經驗的老司機,顧鯤輕鬆就把上述風險化於無形。
換個沒本事的潛水員來幹,就剛才那一會兒,已經特麼死兩條命了。
第4章 大豐收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有顧鯤這樣的老手出馬,原本兇險的作業過程,看起來也就平平無奇。
不過,在海上,小意外總是不斷的。
當時顧鯤正在水下折騰拖網,他那開了透視掛的耳朵,忽然就聽到北方有大船的動靜。
「這聲源好遠,移動速度還這麼快……不好!是印尼人的漁政船!」
這裡是印尼的海域,理論上蘭方漁船不能在這裡撈魚。相對而言,還是馬來人對蘭方比較友好,互相給了最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