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社保那些事(第3/4 頁)
居民醫保籌資的主要來源。
財政補助標準也在持續提高,從2003年制度建立之初的20元,已經提高到2023年的640元,增長了30多倍。我們也統計了一下,2019-2023年,各級財政累計撥付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約3萬億元,其中中央財政下達了18萬億元。2024年,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財政投入的總規模也相應增加。
各級財政每年還安排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並對他們在經過醫保報銷之後的個人自付費用給予進一步的救助。2019-2023年,中央財政一共下達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1507億元。
如何確保困難群體“病有所醫”?
國家醫療保障局:
在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援方面:
●各級財政持續加大對居民醫保參保財政補助力度,醫療救助根據困難程度對困難群眾參保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分類資助,其中全額資助特困人員,定額資助低保物件以及符合條件的防止返貧監測物件。
●以低保物件為例,2023年個人繳費380元,醫療救助平均資助超過200元,個人繳費不到180元。
在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方面:
●指導各地以統籌地區為單位,建立困難群眾資助參保臺賬,依託部門間資訊共享機制,加大參保資訊的核查比對,確保應保盡保。
●改進徵繳方式,對全額資助參保的困難群眾免徵代繳,定額資助的實行差額徵繳,減輕群眾繳費負擔。
在加強部門工作協同方面:
健全醫保、民政、財政、農業農村、稅務等部門參與的困難群眾參保工作協同機制,協同加大參保動員,暢通參保繳費渠道,確保政策宣傳到位、資助精準到人。2023年醫療救助共資助8020萬困難群眾參保,監測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9以上。
當前我國居民醫保待遇整體保障情況如何?
國家醫療保障局:
簡要概括起來就是“四個保”。
保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
目前居民醫保實行市地級統籌,各地的具體保障政策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有所差異。
總的來看,全國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達到70左右,基金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額能夠達到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
保門診:普通門診、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以及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均可保障。
在做好住院保障的基礎上,各地普遍把治療週期長、對健康損害大、費用負擔重的慢性病、特殊疾病門診費用納入基金支付範圍,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等還可以參照住院管理和支付。
同時,普遍開展普通門診統籌,按照費用而非病種對門診醫療費用進行保障,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報銷範圍,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從50起步。
2019年起,還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納入保障範圍,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目前已惠及18億“兩病”患者,減輕用藥負擔860億元。
保大病:無需另行繳費即可享受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待遇。
參保人患病住院後發生的高額醫療費支出,透過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後,個人自付費用還可以透過大病保險進一步保障。
以2023年為例,大病患者報銷水平在基本醫保報銷基礎上再提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