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豬的傳染病 豬瘟(1)(第1/2 頁)
豬瘟
豬瘟(Swine fever英國)(hog cholera美國)是由豬瘟病毒引起豬的急性熱性全身敗血性疾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致死性傳染病。
豬瘟的特徵為高熱稽留,小血管變性引起廣泛出血,嗜睡、腹瀉、嘔吐,耳朵、下腹和腿部面板髮紺,有些會出現神經症狀、流產。
我國俗稱“爛腸瘟”,美國稱“豬霍亂”,英國稱“豬熱病”,豬瘟全世界許多養豬的國家都有流行。
由於豬瘟傳播快、病死率高,給養豬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國際獸醫局的國際動物衛生法規將本病列入A類16種法定的傳染病之一,定為國際動物檢疫物件。
病原organism
經濟影響 Economic Impact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傳播途徑transmission
臨床症狀clinical Signs
病理變化 Necropsy
診斷和治療diagnosis and treatment
預防和控制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採取的措施 Action to take
?病原organism
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屬黃病毒科、瘟疫病毒屬,有囊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
病毒RNA全長個鹼基,僅含有1個oRF框,由11個基因組成,編碼4種結構蛋白和7種非結構蛋白。從N’-c’,為p14\/E0\/E1\/E2,p14為核衣殼蛋白(36Kd),囊膜上有兩種糖蛋白,分別為E1(55Kd)和E2(46Kd)。
E2基因編碼的外膜蛋白gp55是主要的免疫蛋白,可誘導機體產生有效的免疫保護。
cSFV只有一個血清型,毒株的抗原性差異較小,毒力從高到低變化很大;導致豬的急性、亞急性、慢性和持續性疾病。
強毒株可以引發急性疫病和高死亡率;
中等毒力毒株一般引起亞急性或慢性傳染;
低毒力毒株亞臨床症狀,可以引起豬胎兒和新出生的仔豬死亡。
無毒:疫苗株(c株)
cSFV的毒力特性不穩定,經過豬一代或多代傳代後觀察到毒力增強。
該病毒與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存在交叉反應,與綿羊邊界病毒密切相關。
豬瘟病毒可在環境中存活3至15天(或在寒冷條件下存活更長時間)。在富含蛋白質的環境中,病毒非常穩定,可以在冷藏肉(數月)和冷凍肉(數年)中存活。煙燻或醃製不能使病毒失活。
病毒滅活取決於含有病毒的基質,60c10分鐘,細胞培養液失去感染性;血液中病毒68c30分鐘,不能使其滅活。
該病毒在ph5~10條件下相當穩定,高於或低於該ph時,病毒的感染性很快被破壞。
脂溶劑如乙醚、氯仿很快滅活病毒,病毒對於2%氫氧化鈉、氯製劑和複合醛等藥物敏感。
?歷史
經典豬瘟首次在美國確認,1833年俄亥俄州——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期間流行
1864年在英國報道,並迅速傳播,1878年採取措施得以控制,並於1966年從英國根除。1989年cSF在36個國家確認;
目前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紐西蘭以及西歐和中歐大部分地區採取嚴格的防制措施已宣佈消滅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