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動物傳染病流行過程基本環節(3)(第2/3 頁)
原體透過各種傳播路徑進入動物機體時所採取的形式,如直接和間接、橫向和縱向、水平和垂直、機械性和生物性等,它是抽象化的、人們主觀歸納的、泛指的和非物化的。
但兩者同時又有密切聯絡,因為無論哪種傳播方式都要透過特定的傳播途徑表現出來,
例如垂直傳播需要卵子、精子、胎盤和產道等途徑才能實現,
而水平傳播則可以透過除此以外的所有其他途徑來實現;
所有的間接傳播方式都是以傳播媒介為載體的,都需要傳播媒介的參與。
在描述傳播時往往把方式和途徑聯合使用,例如可以說:
流感病毒主要是透過空氣(媒介)經呼吸道(途徑)間接(方式)傳播的。
(三)動物群體的易感性
1.易感性和易感動物
動物對某種病原體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稱易感性。
有易感性的動物稱易感動物。
易感性是抵抗力的反面,指動物對於某種傳染病病原體感受性的大小。
動物群體的易感性是指一個動物群體作為整體對某種病原體的易感染程度。
動物群體中易感個體所佔的百分率,直接影響到傳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嚴重程度。
2.影響動物易感性的因素
動物易感性的高低雖與病原體的種類和毒力有關,但主要還是由動物的遺傳特徵、特異免疫狀態等因素決定的。
外界環境條件如氣候、飼料、飼養管理、衛生條件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響到動物群體的易感性和病原體的傳播。
(1)動物群體的內在因素:
不同種類的動物對於同一種病原體表現的臨床反應有很大的差異,例如雞不感染豬瘟,這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某一種病原體也可能使多種動物感染,但卻引起不同的表現,例如流感病毒。
不同品系的動物對傳染病抵抗力有遺傳性差別,有些是抗病育種的結果。
例如透過選種培育而成的白來航雞對雛雞白痢的抵抗力增強。
又如水貂阿留申病,遺傳因素的影響特別明 一顯,大多數品系的水貂易感,但病死率最高的是藍色水貂。
(2)外界因素:
各種飼養管理因素包括飼料質量、圈舍衛生、糞便處理、擁擠、飢餓及隔離檢疫等都是影響動物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3)特異性免疫狀態:
傳染病發生後,能否造成流行、流行強度和持續時間如何,除與病原特性和外部因素有關以外,還與動物群體中易感動物所佔的比例有關。
主的種類一般當動物群體中有80%及其以上的動物有特異性免疫力時,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暴發流行,可能只出現少數散發的病例。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規模化養殖場免疫預防時儘管並非100%的易感動物都接種了疫苗,或群體免疫後也並非所有動物都產生了堅強的免疫力,但整個動物群體仍能受到免疫保護。
特異性免疫水平高的動物,其後代可從初乳或卵黃中獲得較高的母源抗體,使幼齡動物在出生後1個月內具有較強的免疫力。
當一批新的易感動物被引入一個動物群體時,動物群體原有免疫力的平均水平就會降低以至可能發生新的流行。
在一次流行之後,免疫力低下的動物死亡,或耐過後獲得了特異免疫力,結果使動物群體的整體免疫力提高,從而在一定時間內不再發生該種傳染病。
但隨時間推移動物群體整體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加之幼齡動物的出生,易感動物的比例逐步增加,當遇到病原體侵襲時可再次發生新的流行。
此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