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獸共患傳染病 布氏桿菌病(第1/2 頁)
布魯氏菌病
(brucellosis)
一、概述
簡稱布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傳染病。
特徵:侵害生殖系統,引起流產、不育及多種組織器官的炎症、壞死和肉芽腫。
廣流行於世界各國。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流行嚴重。
病史
本屬菌早在1886年由bruce 從地中海一名“弛張熱”軍人屍體脾臟標本中用顯微鏡觀察到,1887年獲得純培養,為了紀念他,定名為brucella屬。
別名:
以出現地區命名:地中海熱,馬爾它熱,直布羅陀熱。
以熱型命名:波浪熱。
二、病原學
1.分類布氏桿菌屬,6個種:
馬爾他布氏菌(羊布氏菌):山羊、綿羊,其它動物次之
牛流產布氏菌(牛布氏菌):牛,其它動物次之
豬布氏菌:豬,其它動物次之
綿羊布氏菌:綿羊,其它動物無
沙林鼠布氏菌:主要是鼠
犬布氏菌:主要是犬
2.形態特徵
小型球杆菌,有莢膜,無芽孢,在病料中單個或成叢存在,革蘭氏陰性菌G-。
3.體內分佈特點
廣泛存在於流產胎兒、胎衣、乳房及淋巴系統。
只在發病初期和剛流產後才出現在血液中引起菌血症,平時則侷限在生殖器官附近的淋巴結中及肝、脾、骨髓等網狀內皮系統中。
典型的胞內寄生菌
(赤蘚糖醇,erythritol)
4.抵抗力
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對溫熱敏感,一般消毒藥物均可將其殺滅。在流產胎兒和組織中可存活數月(乳、毛、肉等)。
胞外菌對鏈、慶大,卡那敏感。
三、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
1幾乎所有動物:羊>牛>豬>人
2人對各型的敏感程度:羊>豬>牛
3試驗動物中:小鼠、豚鼠、鴿子
4雌性>雄性;青壯年>老幼
2.傳染源
主要是患病及帶菌動物,特別是受感染的孕畜,其流產及分娩時隨產出物排洩大量病原體而造成汙染。
對人來講,羊是最危險的傳染源,牛是主要傳染源,豬是散發性布病傳染源。
3.傳播方式及途徑
為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傳播,即可水平,又可垂直,即可直接,又可間接。
可經消化道、呼吸道、面板、黏膜感染、性接觸傳播。
吸血昆蟲(如蜱)也是重要的傳播媒介。
呼吸道感染者多為皮毛工人及實驗室人員。
4.流行特點
動物:有一定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產仔季節。
人:職業性
新疫區及初次懷孕:流產
老疫區及流產後再次懷孕:胎衣不下
四、臨床症狀
潛伏期短者2周,長者半年以上。
1.流產:牛、豬、羊
外生殖道及乳房發炎,黏膜上有粟粒狀結節,並排出淡黃黏膿性汙濁分泌物,2~3天后產出死胎或弱胎。
流產後排出暗紅、灰白色粘液,腥臭。
流產多發生懷孕後期。
2.胎衣滯留、子宮內膜炎多見於羊和牛,特別是山羊,因胎衣滯留而易引起子宮內膜炎,牛還可發生子宮蓄膿。
3.乳房炎
主要見於牛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