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豬的傳染病 豬丹毒(第1/3 頁)
豬丹毒 Erysipleas suis
一、病原學
1、形態特徵
豬丹毒桿菌又稱紅斑丹毒絲菌,為細長的革蘭氏陽性小桿菌,大小為(0.2~0.4)umx(0.8~2.5)um。
不運動,無芽孢、無莢膜,
組織觸片或血塗片成單個、成對或小叢狀,心臟瓣膜疣狀物中的細菌呈不分枝長絲狀或中等長度的鏈狀。
在明膠穿刺培養時,沿穿刺線橫向放射狀生長,表現為特徵性的試管刷狀,是區別於李斯特氏菌的一個特徵。
不液化明膠。
2、血清型
根據菌體胞壁抗原不同,將豬丹毒桿菌分為25個血清型(la、1b、2-23、N型),我國主要是1a和2型。
1型和2型等於迭氏的A、b型;
A型毒力強,多來自於急性敗血型豬丹毒病豬,可作為攻毒菌種;
而b型毒力弱,多來自於關節炎病豬,免疫原性好,可作為制苗的菌種;
滅活苗以b型菌種為主,而弱毒活苗A、b型均可。
3、菌落形態與毒力
固體培養基上形成三種菌落。
S型:菌落小,呈藍綠色,熒光強,毒力強;
R型:粗糙型,菌落大,呈土黃色,無熒光,毒力弱;
I型:中間型菌落金黃色,熒光弱,毒力介於上述兩型之間。
4、抵抗力
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強,對鹽醃、煙燻、乾燥、腐敗、日光等自然因素有很強的抵抗力。
4c可以存活159d,露天放置77d的肝臟,深埋1.5m231d的屍體,以及12.5%食鹽處理的豬肉,仍有活力,汙染的糞和墊草堆肥發酵時,半個月內可殺死。
對消毒劑抵抗力弱,常用消毒藥液,如1%-2%氫氧化鈉、1%漂白粉、5%石灰乳、2%福爾馬林等均能很快殺死。
但對石炭酸的抵抗力較強,在0.5%石炭酸中可存活99天,故可用0.5%石炭酸生理鹽水從汙染病料中分離病原。
對熱抵抗力弱:
50c加熱15-20min,或在70c加熱5min可殺死,煮沸後很快死亡。
含菌的肉塊厚15cm,煮沸2-3h可完全滅菌。
5、藥物敏感度:
對青黴素高度敏感,對鏈黴素中度敏感,對磺胺類、卡那黴素、新黴素有抵抗力。
二、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
主要發生於豬,大多發生於3~12月齡的豬,哺乳仔豬和老豬發病較少。
其他動物如牛、羊、犬以及家禽等也可感染。
2、傳染源:
病豬、帶菌豬是主要傳染源。
約有35~50%的健康豬的扁桃體和淋巴組織中存在此菌,50多種哺乳動物、半數的齧齒類動物及30多種野鳥中分離到該菌。
弱鹼性土壤適宜於豬丹毒桿菌的存活,汙染的土壤在豬丹毒的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
當不利因素降低豬體抵抗力時,即使沒有從外地傳人的原因,也可能發生豬丹毒,這就是內源性傳染。
3、傳播途徑:
排出的細菌汙染飼料、飲水、用具等,主要透過消化道感染,另外也可透過損傷的面板及蚊蟲叮咬傳播。
4、季節性:
大多發生在氣候較暖和的初夏和晚秋(5~9月)季節,但由於我國地幅遼闊,南北方氣溫差異很大,流行季節不可能一致。
5、發病機理:
經消化道或蚊蟲叮咬侵入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