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識點(28)(第1/3 頁)
第一節 立克次體
1.概述
1立克次體是一類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小型革蘭陰性原核單細胞微生物,為紀念發現落基山斑點熱源病原體的美國醫生 h.t.Ricketts 而命名。
年,我國科學工作者謝少文首先應用雞胚培養立克次體成功,為人類認識立克次體做出巨大貢獻。
3它在形態結構和繁殖方式等特性上與細菌相似,而在生長要求上又酷似病毒,是一類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
4此類微生物引起人和動物立克次體病(如 q 熱、斑疹傷寒、恙蟲病等)的病原體。
2.生物學特性
2.1 形態染色
1細胞多形,但主要是球杆狀。
2大小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除貝斯柯克斯體外,均不能透過細菌濾器。
3有類似 G-細菌的細胞壁結構和化學組成。
(1)革蘭染色陰性
(2)姬姆薩染色呈紫或藍色
(3)馬基維洛法染成紅色
2.2 培養特性
1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2專性細胞內寄生。酶系統不完整,需依賴於宿主細胞提供的輔酶。
3不能再人工培養基上繁殖。
4常用動物接種、雞胚卵黃囊接種以及細胞培養等法培養立克次體。
2.3 對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強
1對熱敏感。室溫數小時喪失活力。
2對一些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金黴素)敏感。
3但對磺胺藥不敏感且反而有促進立克次體生長的作用;不能用於治療。
4對乾燥及低溫的抵抗力較強。
3.致病性與免疫性
1立克次體病多自然疫源性疾病。且人獸共患,節肢動物是其傳播的媒介。
2致病物質:內毒素和磷脂酶 A。
3多寄生於網狀內皮系統、血管內皮細胞或紅細胞。
4抗感染免疫是以細胞免疫為主,以體液免疫為輔。
4.分類
立克次體目:立克次體科、乏質體科
立克次體科:立克次體屬、東方體屬、魚立克次體屬
乏質體科:艾立希體、可厥體屬、貝斯柯克斯體、沃巴體屬
貝斯柯克斯體
1柯克斯體屬唯一成員,原名貝氏立克次體。人獸共患病原16S rRNA 的序列分析表明貝氏柯克斯體與軍團菌關係相近。
2慣稱 q 熱立克次體,原名貝氏立克次體,引致 q 熱,該病於1935 年在澳大利亞首次發現,目前廣泛存在於世界許多國家。
3我國於 1950 年發現 q 熱
5.微生物學檢查
分離必須在 bSL-3 實驗室中進行
第二節 衣原體
1.概述
1是一類具有濾過性、嚴格細胞內寄生,並經獨特發育週期 (雖然一分為二繁殖)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體的革蘭陰性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2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體病。曾被認為是一種“大型病毒”後確定這類微生物與立克次體很相似,在許多特性上與病毒截然不同。
3因此,衣原體是一類介於立克次體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
2.分類
衣原體目:副衣原體科、衣原體科、西氏衣原體科、沃氏衣原體科
3.衣原體的主要特性
1細胞是革蘭陰性,圓形或橢圓形。
2含 dNA 和 RNA 兩種核酸以及核糖體。
3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