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豬的傳染病 豬偽狂犬病(1)(第2/4 頁)
病的根除
1989年,美國農業、動植物衛生檢查服務部(USdA-AphIS)與各州政府和生豬生產商合作,啟動了一項全國偽狂犬病根除計劃。
該計劃包括對受偽狂犬病感染的豬進行系統鑑定,並對其進行管理(檢測和屠宰、疫苗接種、數量減少),以消除疾病來源。
當時,超過8000頭豬群被鑑定為偽狂犬病。採取這些措施後,到1992年,受感染的豬隻剩下1000多頭。
2004年,偽狂犬病從商業豬群中成功根除。在美國的野豬中仍然發現這種病毒。對轉運豬(任何與野豬接觸的豬)的監測仍在繼續。
?經濟影響
奧耶什基病導致其流行地區的貿易限制。
在許多國家,根除計劃正在進行或已經成功。在1988年進行的一項關於美國偽狂犬病流行的經濟影響的研究中,主要的經濟損失是由於新生豬死亡率(76.5%的淨損失,估計每頭庫存母豬每週24美元)。乳豬死亡率緊隨其後,佔總淨損失的12.6%;母豬撲殺和死亡佔總淨損失的9.4%。
?流行病學
地理分佈
歐洲、東南亞、中美和北美
其他古巴、薩摩亞、盧安達;
美國、一些歐洲國家、加拿大和紐西蘭等已從家豬中根除。
?發病率和死亡率
豬的一種常見病,一個豬群發病率可高達100%,流產率20%,野豬通常沒什麼症狀。
新生仔豬(高達100%)和哺乳豬(高達50%)死亡率最高,隨年齡增長,死亡率降低。生長豬和育肥豬比例可低至1~2%,斷奶豬為5~10%。
在其他物種的感染中可致命。
變異株的流行導致發病率持續上升:
2011年以前,由於疫苗普遍接種(很多豬場仔豬隻做一針的情況下)臨床典型病例已較少;
配合鑑別診斷技術,很多豬場實現了偽狂犬轉陰或者淨化;
自2011年底自北向南豬場陸續出現偽狂犬;
經過鑑定不同省份分離的毒株都是高度同源的變異株。
?傳播途徑
易感動物:豬是天然宿主,唯一的潛在攜帶者(病毒天然貯藏庫),多數哺乳動物可感染。
傳播途徑:
透過呼吸道或口鼻(鼻子和鼻子接觸);
氣溶膠,空氣溼度至少55%時,在空氣中傳染性長達7小時,傳播長達2公里,場間傳播主要原因;
汙染物,屍體,條件合適可以在水和器具上存活數天;交配,野豬傳播的重要途徑;
胎盤(垂直傳播),仔豬受感染;
感染豬的三叉神經節中攜帶無活性病毒,在
運輸、擁擠等應激條件下,病毒重新啟用;
有報道稱扁桃體中也可能潛伏病毒。
不採取根除措施,該病將無限期傳播。
終末宿主,老鼠、兔子、犬、貓等野生動物,可在場間傳播,但是這些動物一般感染後只能存活2-3天(牛、羊、狗等)。鳥類似乎在傳播中沒有發揮作用。
其他動物通常透過與感染豬的密切接觸而感染。食肉動物或雜食動物在攝入受汙染的生肉後被感染。大多數物種都是終末宿主,但羊和牛偶爾會排毒;
病毒有包膜,主要依靠乾燥、陽光、高溫
(≥37c[98.6°F])滅活。
對乙醚、氯仿等脂溶劑,福爾馬林和紫外線照射等敏感。一般常用消毒劑對其都有效。5%石碳酸經2min滅活,
0.5%~1%氫氧化鈉使其滅活。對熱的抵抗力較強,55~6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