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動物傳染病的傳染過程和流行過程(2)(第2/2 頁)
異性與特異性免疫應答兩類。
變態反應都是特異性免疫應答。
·非特異免疫:動物生來就具有的對某種致病微生物及其有毒產物的不感受性,是機體對進入體內異物的一種清除機制,它不牽涉對抗原的識別。
1、面板、粘膜、淋巴結
2、血管和血腦屏障作用
3、體液中的殺菌滅毒因素
4、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5、炎症反應
·特異性免疫:動物在出生後獲得的對某種致病微生物及其有毒產物的不感受性;是指由於對抗原特異性識別而產生的免疫。
故特異性免疫通常只針對一種傳染病。
1、天然主動免疫:耐過某種流行病原體。
2、天然被動免疫:母源抗體
3、人工主動免疫:疫苗
4、人工被動免疫: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
五、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1.疫源地:有傳染源及其排出病原體存在的地區。
疫點:通常指單個傳染源構成的。
疫區:許多在空間上相互連結的疫源地所組成。
2.自然疫源性:
有些病原體在自然條件下,即使沒有人類或家養動物的參與,也可以透過傳播媒介(主要是吸血昆蟲)感染宿主(主要是野生脊椎動物)造成流行,並且長期在該地區迴圈往復、長期存在。
人和動物對這些疾病在自然界的儲存來說不是必要的,這種現象稱為自然疫源性。
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
自然疫源地: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
疫源地的存在有一定的時間性,但時間的長短由多方面的複雜因素所決定。
1)
1最後一個傳染源死亡
2或痊癒後不再攜帶病原體
3或已離開該疫源地
2)對所汙染的外界環境進行徹底消毒處理。
3)經過該病的最長潛伏期,不再出現新病例。
4)透過血清學檢查,畜群均為陰性--認為該疫源地已被消滅。
六、流行過程發展的某些規律性
(一)流行過程的表現形式:在家畜傳染病的流行過程中,根據在一定時間內發病率的高低和傳播範圍的大小(即流行強度),分為下列四種:
1. 散發性(sporadic):數目不多、個別零星發生;原因-群體免疫水平較高、常為隱性感染、傳播需要特定條件。
2.地方流行性(endemic;enzootic):數量較多,範圍不大;
3. 流行性(epidemic;epizootic):一定時間內病畜顯著增多,疾病發生頻率相對高,範圍廣、發病率高。(暴發outbreak)
4.大流行(pandemic;panzootic):發病數量大,流行範圍可波及全國、數國。凡能形成大流行的幾乎全是病毒性傳染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