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1/3 頁)
真實的情況是,1945年1月6日,在汀江至昆明間,所有在駝峰航線上飛行的空中勇士們,遭遇了一場百年難遇的特大風暴。
2003年北京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及結冰,造成全城大擁堵,據說很多人那天晚上是在路上、在車裡過夜。
而1944年那場特大風暴,使許多人在頃刻之間墜入深淵、峽谷,雪山、冰川…2003年3月15日,從黃明老人家裡採訪出來,前方就是首都機場的跑道,一架架巨型民航班機就在我的視線中呼嘯著脫離跑道,昂首插入藍天。看著那些現代化的客機,我不由思緒萬千,馬上想到了它-我的&ot;駝峰&ot;!
從黃明老人那裡得到證實,那一夜,是特大風暴來臨。
風暴襲來之際,黃明正在加爾各答中航總站通訊臺值班。老人說,當時公司有將近十架飛機在航線上,有的是從昆明往汀江飛、有的是從汀江往昆明飛,還有正好在駝峰航線上的。
航線上遭遇特大風暴的訊息最先是印中聯隊傳過來的,他們的飛機多,此時大都又正好在航線上。收到他們時斷時續的電報,一開始,地面並沒有太當回事。&ot;駝峰&ot;上空哪一天沒掉過飛機,飛機又哪一天沒遭遇過&ot;惡劣天氣&ot;?但在值守電臺中,聽著聽著就不對勁了-保守估計此時空中也應該有一百架左右,傳回來的電文都是混亂不堪,汀江站此時報告說,他們值守的電臺聽到都是在聲嘶力竭掙扎中的喊叫,傳過來的聲音都不是好動靜了,怎麼喊叫的都有。這才發現問題嚴重,總部命令趕緊叫通汀江站,喊他們都返航,話是這麼說了,但氣候一變,通訊質量也變,能不能聽到是另外一回事。據說,一直到黎明,叫喊聲漸漸減弱、減少。第二天統計,那天晚上,中航的飛機都是在兩邊點上的起飛中,發現不好後,趕緊回去了,所以在那天夜裡只損失了兩架飛機,至今我都記得很清楚,是74號和77號。都是從昆明返汀江,是空機。
你想啊,空機本應該是好走一些的,那都摔了,可見那次風暴有多大。
經一番努力,還真是查到74、77兩架c-47的機組成員情況。
74號,機長:寇卓恩(r w ldern),副駕駛:鄭國威,報務員:周文楠,實習報務員:戴賡。
77號,機長:瓦倫(w d warren jr),副駕駛:沈宗進,報務員:劉仰聖。
兩架飛機最後的電文都大同小異:遭遇強風暴,飛機嚴重偏航,估計我們已被吹至喜馬拉雅山以北,準確航向已無法判定、穿行在冰川夾縫中,這是最後一份電報…黃明:&ot;印中聯隊最後統計,他們摔了二十多架,我看不一定,1944年11月20日他們就在一天之內摔了十三架,這一次應該更多才對,他們飛機多,再加上第十四航空隊、第二十航空隊,都在那上面過來過去的,自然飛得也就多,可能是統計出現錯誤。&ot;2003年,我和到訪的原印中聯隊c-47機長robert bobbett少校談到1945年1月6日那場特大風暴時,他就在空中,在昆明剛起飛,接到緊急通報後就返航了。老人用肯定的語氣告訴我,他返航時,在空中,僅是他聽到在&ot;駝峰&ot;上空的飛機起碼有四十到六十架,好幾個單位的,都在風暴中哀求援助。
可誰又能幫助得了呢?
robert bobbett老人說。
那實在是一個恐怖之夜,風暴中,有雨、有雪、有冰雹,那麼多的複雜氣象能組合到一起,實屬罕見。
2002年,西藏林芝地區發現一架印中聯隊c-46比較完整的飛機殘骸。在殘骸內部,一具遺骨高吊在機艙上方,沒有痛苦掙扎姿態,這說明,當飛機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