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3 頁)
看來,駝峰航線不會因為更換了美國將軍就溫柔順從,迎接威廉h滕納將軍的,依舊是惡劣的天氣。不知將軍是否會像俄國那個被捧為偉大的作家一樣,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注一:據查證,該機在美國出廠前的塗裝中,已噴塗中航&ot;中&ot;字標記和91機身號,但由於墜毀,未能列入中航運輸機序列。
注二:滕納回憶錄。
完成一次&ot;駝峰&ot;飛行後,飛行員可以在中國基地享受煎蛋和咖啡。常常一個小時以後又要出發返航印度。
------------
&ot;駝峰&ot;,生命之魂!
------------
上哪兒找這種日子啊!
之後是訓練,全部美械,火力大,精度高,最痛快的是供應充足,子彈炮彈隨便用,哪像國內幾個人合用一條槍,有的抱著個木頭傢伙還像摟著個寶貝似的。
幾個月下來,那精神、那勁頭和原來簡直沒法比。
拼命地練。等到反攻時,長官就是一句話:&ot;弟兄們,咱們回家!&ot;拼命地練就是為了這一天。當年打不過日本人不就是因為傢什不如他、給養不如他嗎?現在一切都掉了過來,媽的,給我往死裡打!
日本人抵抗得頑強,但也不行,咱們那簡直是橫掃緬甸!老人說。
是歸家心切。三年了,誰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爹孃、沒有忘記自己的妻兒、沒有忘記同窗的戀人…也有的老人說。
------------
永無停止的爭吵
------------
遠徵軍橫掃緬甸之時,也是中航飛越&ot;駝峰&ot;運輸物資最緊張之際。
緬甸遠徵軍好說,隨著地面部隊的節節推進,後方的給養透過勝利區域可以一直供給到最前沿,但日本人不甘心潰敗,在國內發動了最大的攻勢。
平漢線告急、長沙告急、桂林告急…請求援助、請求物資支援的電報再次紛至沓來,具體下達到中航,最後落實到人歸家-遠徵軍開赴密之那。
250頭上,只有拼命地飛、沒日沒夜地飛!
高層的爭吵也是永無停止。
爭來爭去的,不過還是圍繞幾架飛機、一堆物資而已。
從1942年開始,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就想盡一切辦法促使中國航空公司從交通部歸屬下轉到國民政府航委會旗下,然而此舉受到中航副董事長邦德的堅決抵制,原因也很簡單,中航是一家&ot;合資&ot;的商業航空公司,不應該附屬於軍事當局。此時隨著抗戰的進展後來不了了之。
本以為隨抗戰之後一切都會&ot;和諧&ot;起來,但這回看著中航不順眼的倒是遠渡重洋而來的本家-史迪威先生。
史迪威也不是衝著中國航空公司去的,史迪威堅決反對在作戰地區出現高薪,特別是不受他控制的非武裝人員。
接下來的問題又來了,國民政府現在是放棄了把中航歸屬到航委會了,也同意史迪威關於&ot;所有運輸機必須絕對使用於作戰&ot;這樣的觀點,但國民政府認為,中航飛機只能載運作戰物資,這沒錯,但運輸的物資的先後次序必須由蔣介石控制,而不是史迪威將軍!
史迪威馬上反駁道,這些由中國航空公司飛行的飛機,雖然給了中國,但它們實際上是美國飛機,應該由美國的戰區指揮官直接控制。美國人的話一出,國民政府的官員又給了美國人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中國戰區指揮官也是蔣介石的參謀長!
雖然這些爭執最後都是以有頭沒尾結束,但雙方在心中埋下的芥蒂恐怕是無法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