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暗 渡(第1/2 頁)
之前為了完成由南向北攻擊,野戰指揮參謀部已分出50門重榴彈炮支援。現在為了實現南北夾擊、死死封住南邊出口,這些重榴彈火力成為主力。
現在又換回北邊鋼鐵組合為主攻,野戰指揮部不得已,只得將剩下的50門重榴彈炮補充給他們。
對藍軍來說,對方又主動完成了第二次鋼鐵板塊分割。
換回北邊野戰鋼鐵組合向南攻擊,動作很快,以熟練的野戰隊形挺進。上有30架武直掩護、下有60輛坦克和1500名4個大隊山地野戰官兵,後有浩蕩50門重榴彈炮車隊。當天就進入橫斷山脈區域的迪州瀾滄江邊,沿江東岸從北到南20公里列陣,上下控制50公里。
於是又成了紙面捷報,等待指揮參謀部下步指令。老參謀長這邊還真沒拿出下部指令,正在為此糾結,自己人和自己人爭論起來。
一個參謀道:“到了江邊,那必須儘快過江啊,還磨蹭什麼?”
“你這傢伙沒記性是不是?”身旁有人道:“不要老拿北方大平原思維說這邊的事。瀾滄江那麼容易過得去嗎?除非你家的坦克、大炮,可以掛在溜索上滑過去。”
對方不服,指著軍事地圖上的好幾個地方道:“這裡、這裡,還有那個地方,不都有過江橋嗎?”
“小子,故意的是不是?請你睜大四隻眼(眼鏡)看清楚了,這裡到那裡的距離,哪個沒有上百公里?還有你確定,那個橋能撐得住坦克、炮車隊重量?”
對方還是不認可,“再遠也得繞,橋撐不住不是還有工兵嗎?”
“好,那你就繞吧。別一不小心就繞到南邊匯合了。就算過去了又能怎麼樣,除了騾馬道能過人,那些鐵傢伙一步都走不了。”這位不再做無謂爭執。
老參謀長說話圓場:“眼哥,以後對這裡的事少發言,老是不著調。我的意見是不僅不能往裡進,而且必須馬上退出50公里。”
他用手指著沙盤上的位置道:“整個橫斷山脈區域寬度僅200公里,我們的人從這個缺口,盲目冒進到100公里的瀾滄江邊,已經把自己處於四面山中。如果不是有江邊這塊沖積小平地,連站腳的地方都沒。
也不知道現場指揮軍官是怎麼想的,沒有目標、沒有方案、沒有戰術,一頭就扎進去找死嗎?命令,馬上退出來。”
僅僅兩次交手,主力山地作戰12萬野戰官兵,就被打掉9500人,僅剩的2500人,由於失去了全部輕裝甲攻擊運兵車大隊,和車載重機火力大隊支援,被拔掉這兩顆虎牙後,已經無法獨立深入與對方作戰。
就連自己所處的洱州作戰指揮部,身邊防守已經完全放空擋了。
在自己左路300多公里,右路350多公里整個700多公里防線中,藍軍再滲透出小几百人來攻擊指揮部,就可以直接宣佈演習失敗了。
但藍軍指揮部並不這樣打算,軍隊花了那麼多錢搞這次演習,絕對不能讓這幫玩票的傢伙就這麼算了,必須把對方繞暈、繞散架,一口一口吃完。
此時藍軍主力位置,卻在怒江東岸休整。對面西岸整個後勤大隊正在緊急疏通出一條從中部通往南部的隱蔽戰術機耕道。之前的聲東擊西,大半也是為了這條腦洞大開的戰術工程。
原本只是條邊境騾馬小道,由於地勢相對平緩,自古是一條南絲綢之路通商古道。後被遺棄,僅為邊境內外當地民眾分段在使用。
也是湊巧,唐騰特戰旅參謀部有位參謀,數年前被派帶一個小隊,為軍隊測量做警衛,走的恰恰是這條線。
製作演習方案初期,很多好的戰術設計,總因為這個區域內極差的交通狀況而放棄。
有天這位參謀面對沙盤正思考著,突然一個關於古代兵書中的成語,出現在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