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1。人間的黑暗(讀《竇娥冤》有感)
竇娥的冤死,用了三年的時間才能澄清,而始終依仗的人,是她那當了大官的父親;也只有她的父親,才肯盡心盡力地為自己的女兒證明清白。然而,冤死的人若不是竇天章自己的女兒,也許結果就會迥然不同了。那樣,竇娥再冤十年,也不會有人對她有所理睬。
人間的大冤,竟無法透過個人的力量來澄清,只能依靠虛無縹緲的天公,用神化的手段表達清白,說明人間的黑暗已經嚴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了。明明是一件十分容易判清的案件,卻因為太守糊塗,顛倒黑白,冤殺了好人,讓做盡壞事的潑皮逃脫懲罰,成了一個“好人”。儘管竇娥喊天呼地,可她卻免不了被殺;就算人死了,也只能發幾個感天動地的誓言來表明自己的清白。
感天動地的誓言是實現了,惡人也終有惡報,但細細想來,又不禁生出一種悲愁的心情來。
向來知道,下層人民是慣於把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寄託於故事中,並把故事編造得完美無比的。因此,勞動人民所創作的種種作品,總是以美好收場。然而,這卻深刻揭露出,人間並不是美好的,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
竇娥感天動地冤屈的澄清,與百姓現實中身處的水深火熱相比,更突出地證明了百姓所受的苦痛。正因為如此,百姓們才對竇娥這個弱女子產生同情,並把《竇娥冤》喻之一部無法跨越的悲劇。這悲劇不僅表現了小說人物的悲,也透切地表達了百姓內心無以言說的悲。這是全劇最動人之處。
《竇娥冤》來源於大眾生活,反映百姓苦情,不愧為一部動人的作品。但關漢卿的執筆,也不過是看透世情,幻想人間光明而已。“現實”依然是殘酷的“現實”,“人間”依舊是黑暗的“人間”,沒有任何的改變。
。 最好的txt下載網
2。平淡生活(觀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有感)
揭開那一片山清水秀,故事就從平淡處展開。那淡淡的哀愁,充溢在山水的秀色中,衝蕩著人們的心靈深處,讓人們早已麻木的心開始解凍。
故事發生在一個有著青石街道的古村中,說的是一個老郵遞員父親與他的郵遞員兒子,帶著一隻老狗送信的故事。故事裡有老郵遞員平淡卻動人的愛情,有妻子盼望丈夫歸來的焦急等待,也有兒子欲實現自己的理想卻又只能繼承父業的無奈,還有“山雞”變“鳳凰”飛出山村而空留祖母獨守的悲痛。。。。。。多少平淡卻又感人的生活,全凝聚在這山村中。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老郵遞員父親與他的郵遞員兒子打破隔膜的那些場景。從小起就相見甚少的父子,無意中形成了一層壁壘,他們有著不同的思想,話不投機,卻又互相關心。當父親趕路落在後面,兒子在前面等待太久也不見人上來時,兒子會不顧一切地跑回去找父親,並大聲呼喊,感情那麼真摯;當父親想不顧腳病涉過流淌著如冰般凍的溪水時,兒子會不忍地把父親背起,對父親那麼關心;當父親邊趕路邊對兒子說著送信的點滴注意事項時,自己不會感到厭煩,情感那麼細膩。。。。。。父子倆就這樣,在短短的一段路中將彼此間的隔膜打破。看到這些場景,我也彷彿體會到父親從我小時便出海當船員的艱辛,以及他對我的默默關愛,淚水迷糊了雙眼。
我彷彿體會到一些深刻的道理:平淡的生活構築在一起,便形成深深的感動;往往在不顯眼的微小地方,有著默默的奉獻,它體現著最偉大的感情。。。。。。我不再感慨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也不再像老郵遞員一樣因回憶起自己的一生毫無所成而醉地大哭。平淡生活也有平淡生活的精彩。
因為,人的一生也可以是平淡的,並不一定要活得轟轟烈烈。畢竟,平淡也是一種穿透人心的美。
3。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