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這是他拿命換來的(第1/2 頁)
有的人捨不得眼前的利益,有的人卻能看到更長遠的利益。
一萬人倒是能讓劉弼短期內實力大增,而這一萬人又親眼見證了劉弼的強悍,他們也曾親眼被劉弼所感動,這不僅僅只是一萬人,這還是一萬個願意追隨劉弼赴湯蹈火的忠誠士兵。
董卓雖然兵多將廣,但他已經成了天下的公敵,西北方向有白波軍的騷擾,上個月董卓派出自己的女婿牛輔率領三萬精兵出征,結果被白波軍大敗,酸棗方向有十餘萬聯軍虎視眈眈,南方以袁術為首的新反董聯盟也已逐漸露出了雛形,現在的董卓是三面環敵,所以他絕對不敢將所有的兵力集中在一個方向的。
徐榮率領六萬軍隊東進,在滎陽汴水先是與曹操和鮑信相遇,一番激戰過後雖然全殲曹操、鮑信,但其自身也有一萬多人的傷亡。
餘下的四萬多人又在一個時辰內被劉弼所率領的九千人徹底擊潰,最終在鞏縣聚集起來的不足萬人。
就算接下來還能收攏一些人,可最多不過兩萬人上下。
劉弼這一戰,已經打掉了董卓短期內繼續東進的最後可能。
可以預見的是,酸棗方向接下來不會在遇見什麼太大的危機。
若是袁紹靠譜,興許還能帶動各懷鬼胎的天下諸侯共同出兵西進逼迫董卓,可在劉弼看來,想要指望袁紹捨身就義大機率是不太可能的,袁紹捨不得,天下諸侯更捨不得。
對於他們來說,反董是過程,但目的卻不是必須的。
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他們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了坐穩屁股下的那個位置,讓自己佔據道義而已。
所以對於劉弼來說,將這一萬人放回家去,要遠比留在手中作用更大。
早在兩人見面之初,荀彧就猜到了劉弼的真實意圖,劉弼的每一步都讓人覺得很穩重,同時又充滿了不確定的風險,但回過頭來再去看,又似乎每一件事情都做的恰到好處,一次兩次是懵的,可數年如一日呢?
劉弼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張孟卓眼皮子底下逐漸壯大,等到張孟卓反應過來的時候,早已為時過晚。
最後劉弼又用極其冒險的方式解決掉了張孟卓,並且取而代之。
外人覺得這可能是運氣,但荀彧卻不這麼看,一個人的運氣再好,他也不可能像劉弼這樣每一步都恰到好處,他叫劉弼,他不叫劉秀。
初步成長起來的劉弼開始利用四百年前的血脈關係拉進與劉岱之間的關係,而劉岱也的確給了他很大的支援。
然而劉弼卻並不滿足於此,先用莽撞為自己發聲,再用行動為自己正名。
現在,劉弼已經得到了所有他想要的東西了,劉岱會自以為是的替他高興,卻渾然不知最大的危機已經成功的潛伏在了他的身邊。
荀彧本以為如此劉弼已經足夠穩重的了,可是他卻沒有想到,轉眼間劉弼就將他更穩重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劉岱能夠獲得兗州氏族的支援,最大的仰仗之一便是他漢室宗親的身份。
漢室宗親,也是劉弼可以利用的最重要資源。
論資源,劉弼無論如何也比不過劉岱,但這卻是一個極其善於製造機會的人。
來自濟北和陳留的兵士,便是劉弼在濟北種下的種子,他們會迅速生根發芽,然後以所有人都預料不到的速度去生長。
……
自打曹操回到酸棗之後,聯軍人心惶惶。
當所有人想到他們已經在死亡的邊緣走了一圈的時候,冷汗無不打溼了他們的後背。
曹操極力的勸說餘下的諸侯儘快出兵,趁著徐榮連戰數日,兵力銳減,人困馬乏的時候以三倍於敵的兵力對其進行突襲作戰,只要能擊敗徐榮,酸棗方面就可以暫時穩定下來,哪怕這一戰會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