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3 頁)
眾人長出一口氣,這府裡可不能再出事了,郡守大人現在可是整個高山的天啊。
孟大蟲帶人將趙默成輕輕抬去別的房間睡覺,除了照顧茗華的人,其餘人等悉數散了,總算一切雨過天晴,大家也都累狠了。
經過半月休養,茗華的臉上漸漸恢復了光澤,趙默成每日下衙就陪著她們娘倆兒。
小默成在自己的襁褓裡蹬著腿,吃飽的他瞪著溜圓的大眼睛茫然四顧,全然不知道自己連個名字都沒有。
沒文化的娘說,叫雨生吧,下大雨生的。
沒文化的爹說,不行,跟水生太像了,跟哥倆兒似的。
沒文化的娘問,默成這名字挺好的,誰起的?
沒文化的爹答,當時胡亂起的叫莫成,因為大哥叫況成,二哥叫員成,按輩分排的。後來師父說莫成不好,一事無成,就改成了默成,說是躬行不言默而成事的意思。
躬行不言,默而成事,倒是挺像他的脾氣的,典型的說的少做得多的人。
那就還請個文化人來起名字吧,於是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沈申洲的肩上,沈先生感覺壓力很大,冥思苦想了幾天之後,糙擬了十個內涵豐厚的名字請郡守夫婦定奪。
博學,這個好,兩人一致同意給兒子起名叫趙博學。
沈申洲深以為然,覺得自己的才華終於受到了賞識,博學多才,希望郡守大人的麟兒才華橫溢,將來成為大華棟樑之才。
趙姜知道後問茗華,是不是知道沈先生的寓意,茗華說沈先生給起的名字都太難認了,就這個簡單筆畫少。
博學兩字筆畫哪裡少了?也是,跟其他的比起來,確實少一些。可是……
筆畫少……怎麼不乾脆叫&ldo;趙一&rdo;呢,&ldo;一&rdo;字筆畫更少。
&ldo;那不行,人家笑話。&rdo;茗華解釋,極認真。
第60章 莫名獲罪
崔嚴近日開始頻繁出入府衙,這次卻不是因為茗華,而是郡守大人有事相召。
因隴西水災,大量流民逃難至高山境內,也是,要躲水當然要往高處走,何況高山沒有受災。
都是大華子民,都是鄉親父老,對於他們的安置很是讓趙默成費了腦筋,索性請來崔嚴坐鎮,共同商討。
本來安頓好隴西鄉親們應該鬆口氣了,可是趙默成和崔嚴兩人更加愁眉深鎖了,因為難民多是中青年。
他們說隴西水災並沒有遍佈全郡,但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四散逃避,人心惶惶,整個隴西亂成一鍋粥,而隴嵩州牧盧海鈺大人不賑災不說,竟然下令封鎖道路,很多老弱病孺在圍堵之下,根本到不了高山就死在半路上了,所以很多人乾脆在原地等死。
隴嵩州牧盧大人是趙默成的頂頭上司,趙默成如果插手就是越界,因為盧大人並沒有向高山求援,而且很顯然他不希望隴西水災的訊息外流。
但如果不管隴西的難民,良心上過不去不說,也會對高山產生不好的影響,畢竟鄰裡鄉親的,不能見死不救。
人命由不得權衡,趙默成和崔嚴雙雙商定籌糧去隴西賑災,可這救災糧卻不好由高山郡衙出面,那不是打盧大人的臉嗎,況且高山府庫中餘糧並不足以賑濟一郡之災。
於是一張獻糧助隴的告示出現在了雲府城門處。
不幾日,城門內堆起小山樣的糧垛,不僅難民有吃的了,足夠隴西饑民半個月口糧了。
本要清點錢糧的崔嚴此刻卻出不了門,他被自己的親叔叔堵住了。
&ldo;你看看,現在獻糧榜首上可是你崔大善人的名字,這郡衙府的人天天在我家喝茶,日子沒法過了。&rdo;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