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在老家裡聽說過這樣的一些故事,在這裡就不細講了,這也算是我的功德吧!
在老家聽我們那的老人們說:日本鬼子大掃蕩的時候,殺到了我們鄰村。他們村口有一顆老榆樹,活著的人都不知道它是哪一年種的,很粗很高大。就在鬼子要進村燒殺的那天,也不知道那顆老榆樹怎麼就跑到了路的中間,擋住了小鬼子的去路。鬼子頭一怒之下,就讓手下砍掉這顆老榆樹。小鬼子一斧子下去,就看見那樹上身流出了鮮血,幾斧子下去,血流了一地,就象人的血一樣。小鬼子嚇壞了,趕緊跑掉了,這個村那一次躲過了掃蕩,人們都來拜這顆樹。後來這顆樹就不知道去哪了,肯定不是有人把它砍了,好象一夜之間就沒了。現在想想,肯定是這顆樹救了人,積了功德,得道成仙,飛升了,當然這可能也是人們的美好願望。(這裡用這個&l;顆&r;表示尊敬。)
至於說魔,不光指非人類,人類中也有,那就是一些逆天而行,罪大惡極之輩。為一已私利,犧牲幾個人且不論,血流成河,屍骨成山,他們都在所不惜,他們是人,但沒有人性,是妖,他們有逆天道。在我的小說裡,魔幾乎沒有,沒有人或其它物種喜歡他們,他們在三界(我這裡說的三界引神話故事,指人、神、鬼三界,不同於佛教的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就象過街的老鼠。
至於說鬼,我們都不陌生,簡單的說,就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死後,就變成了鬼。其實人們說到鬼,並不是單單的迷信,有些也是人類的美好願望。就象蒲松齡老先生那樣,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仕途失意,有時候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難維持,生前無法做到的事,死後或許就能做到。他想像出一些鬼神來達成自己的心願,其實就是想用一種手段改變自己的現狀,雖然這種改變只在他的心裡。
鬼也有好壞良善之分,正常途徑下,人死後,歸地府,等待輪迴。一些鬼或是因為死時相衝,或是因為生前心願未了,或是因為死法不當,或是因為有很大怨氣,不想或是不能歸於地府。他們在人間找了一個逢隙,或因流戀,或想報仇,久而久之,生了壞心,逆天而行的,也就成了魔,我們通常叫他們魔鬼,或說是怨魂、兇魂之類。
我的小說裡好鬼、惡鬼、怨魂、兇魂都有。
寫到這裡,我想我們再說起妖魔鬼怪來就不只是畏懼了,應該有些敬畏吧!
&ldo;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rdo;這裡的三途也稱三道,指惡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他們都是佛祖教化渡濟的物件。做為信佛的人,也應該有此胸懷,做人不易,做妖魔鬼怪更不易。佛或仙在渡化他們的時候,常給他們搭建一個福地,這也是機緣。
這些只代表我本人的一些觀點,也是做為寫這部小說的一個大前提。&ldo;娑婆世界、五濁世間,萬物眾生皆苦,&rdo;能認識到這一點,在人與人、人與其它物種相處的時候,就能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多一份尊敬、多一點忍耐、多一些憐憫、多一些關愛之心。
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眾生雖在娑婆苦海歷劫,如果能用自己的寬容、博愛、堅忍、上進為自己搭建一個福地!我們的心劫會少一些,世間和平會多一些。
在此僅以&ldo;寬容、博愛、堅忍、上進&rdo;八字,做為真言,希望能律已益人。
第一卷 齋主外篇之編輯部的故事
最近我迷上了研究《易經》,這《易經》真不愧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不論是原著內容,還是孔老先生根據自己的學說做的註解,喻意頗深,讓我愛不釋手,儘管有好多我還沒看懂。前幾天又在張大師那找了六個乾隆年間的銅錢,時不時占卜一下,有時候還挺準。
研究者認為:《易經》是中國佛道儒三家的活水源頭,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