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2/2 頁)
?
家庭、照片或檔案也行。對於自己屬於哪裡,是誰的累贅有所自覺,應該就是了解&ldo;自己&rdo;究竟是怎樣的&ldo;人&rdo;的第一步。
比起其他孩子,我算是從很小就開始以客觀的角度審視自己。
或者更正確地說,記憶中的我,一直都是置身事外的存在;感覺起來,我從一開始就欠缺所謂&ldo;主觀的態度&rdo;。
譬如說,在我腦海里會存在著這樣的畫面‐‐我和弟弟兩個人,呆立在郊外的十字路口中央,久久凝望著遠去的拖車。
房裡的窗簾沒拉上,在做作業中途休息的時候,我凝視著映在暗黑玻璃上自己的臉孔。
不管是哪個我,幾乎都是茫然無言地凝視著什麼。那表情十分冷漠,看起來就像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一樣。
故鄉的雪,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心底。
大雪不停的世界,存在於壓倒性的寂靜之中,而在那景色裡的我,總像是被包裹在繭裡似的。
世界好像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那是身為孩子的我的預感。
我還不知道那預感到底準不準,因為我好像無法完全理解所謂&ldo;寂寞的情感&rdo;究竟為何。
弟弟雖然姑且屬於我的世界,但在我看來,似乎也不到離不開他的程度;父母親更是個性很好的人,但我還是沒有和他們住在相同世界裡的實感。
沒錯。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直覺地知道,這兩人和我們姐弟之間,並不存在著血緣關係。
為什麼會這樣感覺,我也不知道。父母親給了我們無可挑剔的愛和教育,兩人在人格方面更是優秀。但就算如此,我還是知道,知道自己和這兩人,是屬於不同世界的生物。
從小我們就是不令人操心的孩子。我們是細心、穩靜沉著、教養良好的孩子。
不能讓這兩人失望。不得不回應他們的愛。那樣的義務感,從沒在我心裡消失過。
倖存的孩子。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