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5 頁)
,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書》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新愛洛伊絲》、《懺悔錄》等。在哲學上,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在社會觀上,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提出“天賦*說”,反對專制、*。
。。
有失望但不要絕望(1)
如果我問:“朋友,你有過失望的情緒嗎?
可能大家都會脫口而出,當然有,這樣的情緒時有發生。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尋覓一份永恆的快樂與幸福,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然而,生活並不總是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一帆風順。當自己的努力被現實擊得粉碎時,便會產生失望的情緒。
那麼,失望過後,你要怎麼辦呢?
有人告訴我,“失望啊,過去就好了,該幹嘛幹嘛,生活要繼續,學習亦然。”果真是這樣,我恭喜這位同學,說明你的心態非常的好。
但我聽說,還有這樣的一種情況:由於幾度輾轉失望的谷底,不堪心理負荷,不但沒能迅速“化險為夷”,反而,將失望的情緒升級為絕望。這樣的話,問題就有些嚴重了。
絕望,意味著喪失了對生活(學習)的全部信心和熱情,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感體驗。可以理解,絕望者確實受到了內心痛苦的煎熬,因無法承受,想要擺脫這種痛苦,而不得不採取的“應急措施”。心理暗示告訴他們,這樣做,採取了“人沒有希望,也沒有痛苦”的態度,讓生活沿著“無希望……無失望……無痛苦”的路線走下去,自以為這樣可以緩解內心的痛苦。
其實不然,當你丟棄了生活所有的希望和美好,捨棄了生活所有的夢想和奮鬥,你將變成“行屍走肉”,生活對你來說毫無意義,生命對你來說不值一錢,它像一隻看不見的黑手,更加肆無忌憚的攫住你的內心,此刻的你,不是更加痛苦嗎?
所以,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朋友,不管你的生活遇到了什麼,允許自己失望,但千萬不要絕望。
現今的青少年在學習中,卻偏偏容易出現絕望的情緒。比如,一個勤勤懇懇的學生,花費了大把力氣在學習上,但成績始終不見改觀,此時,他的心裡會這樣想:反正學習成績也提不上來,我也不想努力,什麼大學夢想啊、人生理想啊我都不抱有一點希望,能什麼樣就什麼樣,就算考試在班級的後幾位也無所謂。我就這樣了,過一天算一天,父母讓我上學我就去,老師讓我學什麼我就學好了,至於學得好與壞,或是能達到什麼成果,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重要。這樣的心理可以說是一種絕望的心態。心想,反正對學習我不抱有任何希望,也就不會感到失望,自然也就沒有痛苦了,那樣的生活多好啊,輕鬆又自在。
我知道很多青少年朋友在學習中都抱有這樣的想法,對於學習已到了麻木的邊緣,不管成績如何毫無痛苦可言,真正的沿著人無希望,便沒有失望,也就沒有痛苦的路線行事。
但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告訴你,年輕的朋友,千萬不要對學習或是生活抱有這樣的態度,因為它會完全摧毀你的意志力和夢想:一個人如果喪失了夢想和希望,那麼他的人生將毀於一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認識一個人,他曾經在工作中表現得非常好,由於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到其他崗位,但卻不是他擅長的。一次失誤,使得公司蒙受了一些損失,但公司老總並沒有太過責怪他,只是在獎金方面做了些調整。但這個人卻感覺自己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失望的情緒一直籠罩著他,這種情緒愈演愈烈,最終衍生出對工作的絕望態度。正是由於這種“絕望狀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