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2/2 頁)
)的這本《菊與刀》(the chrysantheu and the sword)是一九四六年出版的,離現在三十五年,已是一本舊書了;不過在我國似乎還值得一談,並不只是因為這書已成為名著。
先要談這本書的&ldo;緣起&rdo;。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趨勢已經明顯,德、日的失敗已成定局的時候,美國政府便著手製訂對待戰後德、日的政策。對德國的辦法是明擺著的:將同納粹打到底、盟軍將佔領德國,粉碎舊統治機構,由盟軍直接管理行政。美國對德國比較瞭解,這一方面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對待日本卻不同了。美國對日本不大瞭解。兩國的國情很不相同。當時有兩個問題:日本政府會不會投降?對日本能不能用對德國的辦法?倘若日本不投降,盟軍要直接用武力攻佔日本本土,那就是同對德國一樣。假如日本承認戰敗而投降,那麼,還要不要照對德國的樣子實行打垮舊行政機構而由盟軍直接統治?為了制定最後決策,美國政府動員了各方面的專家來研究日本,提供資料和意見,其中包括了這位人類學家。
她接受了任務,但這是一個難題。她是文化人類學家,曾在太平洋的小島上作過調查,卻沒有研究過日本,戰時更不可能去實地調查;而且人類學一向是研究比較原始的社會的,這次卻面對著一個能同美國打現代戰爭的日本。怎麼進行工作?這位夫人根據她自己的&ldo;文化型別&rdo;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把戰時在美國拘禁的日本人作為調查物件和直接資料,同時也大量讀書和看日本文學及電影。她工作的結果是一份報告。這份根據人類學觀點的&ldo;日本文化的一些型別&rdo;(本書副標題)的報告中推斷出的結論是: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親自直接統治日本;要儲存並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機構。因為日本跟德國不同,不能用對付德國的辦法對付日本。假如那樣,日本人會拚命打到底,而且美國人也無法直接統治。美國人不瞭解日本國情,兩國的文化型別不同。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