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4 頁)
&ldo;好吧。&rdo;李牧不想為了幾文錢在這裡跟顧三娘扯上半天,那樣也太有失身份了。只能掏出一兩銀子遞給顧三娘,他本想自掏腰包的,不過……還是走公帳吧。
顧三娘接過銀兩之後也心滿意足,隨即便走到攤位後面,將剩下的瓷器重新整理擺放了起來。
其他的行客見事情解決之後,也都自行散了去。
至於圍觀渤海使節?大唐子民表示完全沒有興趣。
要知道,這可是長安城!先不說波斯,阿拉伯,西域這些番商無數。就算走在長安大街上,遇到一個身穿紫色大科的官員也是極有可能的。眾人早就見怪不怪了!
……
&ldo;兩位大人!你們想逛這長安坊市,可一定要讓在下陪同才行,萬不能像今日這般冒險了!&rdo;
待瓷瓶事件解決之後,李牧走到高榮高虎面前,用靺鞨話交流道。作為鴻臚寺的一名主薄,他的靺鞨話是相當過關的,要不然,也不會將他安排過來。
&ldo;這次是在下唐突了!&rdo;高榮歉意道,他本想裝扮成番商,來近距離的體驗一下大唐的風土面貌。沒想到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ldo;在下也是為了高大人的安危著想!&rdo;李牧執禮。
隨後又看向一旁的唐朝,依舊用靺鞨語道:&ldo;這位公子眼生的緊,是和兩位大人一起同行的嗎?&rdo;
李牧在剛來之時就注意到這個奇裝異服的男子了。說是唐人吧,這一身打扮根本跟唐人掛不上鉤。說是番邦吧,這長相倒也像唐人。而且從剛才到現在也一直站在顧三孃的攤位前,神態舉止也不似純圍觀的行客。
故李牧才有此一問。
&ldo;我們和這位公子也是萍水相逢,這位公子會說靺鞨語,剛才是他幫我們翻譯的。&rdo;高榮聞言,對著李牧說道。雖然唐朝最後什麼忙也沒幫上,但畢竟有心了。
&ldo;這位公子,請問你我大唐子民?&rdo;李牧聽罷,又轉向唐朝道。
&ldo;在下現居澳洲國,祖上曾在五胡亂華的時候逃亡澳洲,不過一直心繫我中土大地,教導在下勿忘我中土。所以在下才不惜遠赴萬裡,橫渡太平洋,歷盡千辛萬苦的來到我大唐。&rdo;
唐朝回道,這是他剛才想好的說辭,就算他承認是大唐子民,但沒有戶籍。如果遇到什麼事情的話,也不好解釋清楚。還不如一開始就給自己編造一個海外身份。
&ldo;澳洲國?&rdo;李牧十分詫異:&ldo;在下在鴻臚寺任職多年,東至流鬼國,西到波斯。所接待的番商和使節無數,但怎麼從未聽過這個澳洲國?&rdo;
&ldo;嗯……澳洲國呢,在大唐的南方,那是相當相當的遠,比崖州還要遠上數倍。那裡物產豐富,土著居民也大多以黑人為主。在下也是機緣巧合,破除萬難,非常幸運的才能來到大唐的。&rdo;唐朝真真假假道。
第22章
李牧想了想,隨即接問道:&ldo;那公子可有通關文牒?&rdo;
唐朝聞言,露出一絲苦笑:&ldo;在下本來身攜澳洲國的特產無數,打算在大唐販賣。但行至明州時,不幸遇到了海難,這一船貨物也全都沉沒到了海底。在下偶得附近漁船相救,才倖免遇難。至於通關文牒,也隨之丟失了。所剩下的也只有這一貼身行囊了。&rdo;
說道此處,唐朝拍了拍自己在自助商場購買的那一旅行揹包,表示所說的就是這個行囊。
&ldo;那公子現在居住何處?&rdo;李牧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