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明白為何踢你了嗎?(第1/2 頁)
他們當天便啟程前往海盜的大本營——劉島。劉島坐落在威海衛領地的一側,需繞過山東半島頂端,距離此地八十里。早先,劉島上有個小漁村,後來因倭寇肆虐,村民們紛紛遷往內陸。
倭寇平定後,有些漁民重返此地捕魚,官府也默許了。只需按時派人收稅,漁民交足了魚稅,想在哪裡居住都無人干涉。
劉鎮海成為海盜後,在山東海域流竄,沒有固定住所。一次偶然經過劉島,他發現此處地形優越,水深足以停泊大型船隻,是個天然的避風良港。只是離陸地太近,容易被官府察覺。
劉鎮海率人襲擊了漁村,將所有漁民聚集起來。他自稱海商,看中了劉島,打算在此建造山寨,並要求漁民配合,騰出港口,另尋他處重建村落。
劉鎮海在劉島建立水寨後,又賄賂了岸上的官府,取得了劉島里正的頭銜。自此,劉島的魚稅由劉鎮海主動送至官府,官府樂見其成,便不再派人上島收稅。
劉鎮海深知不可禍害家園的道理,平時約束海盜不得騷擾漁民,海盜與漁民在島上和平共處。久而久之,儘管漁民發現這些人並非海商,而是海盜,但他們也選擇不干預。
只要海盜不騷擾漁民的生活,他們便專心捕魚,安寧度日,只需將原本交給朝廷的漁稅交付給劉鎮海。浩瀚的宇宙乘著獨特的海鳥船駛向海面,立即下令全速前進,測試這艘融合東西方元素的船隻的極限速度。隨著兩片三角帆高高揚起,浩瀚感受到船體彷彿注入了力量,疾馳而去,迅速將海蒼船拋在身後。
此時,普通帆船的航行速度通常僅為3至5節。這個速度相當於每小時約3.7至9.25公里。相當於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可以說是相當平緩。
歐洲的蓋倫船稍快些,不過也僅達到6至7節。而眼前的海鳥船增高了桅杆,換上了兩片三角帆,速度顯著提升,浩瀚甚至能聽見船頭破浪前行的聲音。
浩瀚估計了一下後面海蒼船的速度,判斷海鳥船大概能維持在9節的速度。這樣的速度在當時已屬快速船隻,唯有飛剪船能超越。飛剪船需降低幹舷,增大長寬比例,船頭呈剪刀狀,能切割水面高速航行,據說能達到15節的速度,幾乎與北洋水師的鐵甲艦相媲美。
浩瀚只聞其名未見其實。海鳥船疾馳一段時間後,他下令轉向,返回與海蒼船會合。這種單桅三角帆船在逆風航行時更具優勢,不久便與全力追趕的海蒼船相遇,這讓浩瀚對海鳥船的速度頗為滿意。
浩瀚命令檢查海鳥船的狀態。不久,王三水前來彙報,說船頭有些輕微滲水,已在修復中,問題不大。帆布未受損傷,可以繼續使用。
浩瀚這才鬆了口氣,這次試航相當成功。今後只需以海鳥船為基礎,最佳化結構,使其更堅固,更適合遠航。
當時的歐洲帆船採用大龍骨、密集肋骨和厚重船板的設計,猶如堅硬的烏龜殼,適合長途航行。然而,這種設計的抗沉性不足。少量進水尚可依靠船體浮力支撐,但大量進水則無濟於事,只能沉沒。
相比之下,華夏的海船使用小龍骨,肋骨間距較寬。但智慧的華夏人將船艙劃分為多個隔間,類似後來的水密艙。這樣的船抗沉性良好,即使一兩個艙室進水,也不會影響航行。
然而,它的缺點也很明顯。船艙被分割成多個獨立空間,不利於貨物儲存。同時,下層難以設定炮甲板,因此華夏的小型船通常只有一層炮甲板。船體大部分重量由隔板分擔,餘地不多,遇到強烈外力易整體解體,不利於長途航行。
浩宇計劃改造中國傳統帆船,增設輕帆以提升航行速度,用於貨運。此外,他打算建造蓋倫船作為戰艦。儘管他對蓋倫船的建造工藝一無所知,但他確信,那些遠渡重洋來到華夏的歐洲人,眼中只有黃金,只要捨得花錢,無事不可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