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彼竭我盈,治災如治軍 求(第1/2 頁)
李牧見曹操詢問緣由,沒有如酸儒一般故弄玄虛,如實答道:“主公可知,自四月起,關中未曾有一日降雨,田間作物盡皆枯死,至如今,穀米一斛直錢五十萬,長安中人相食。”
曹操點頭:“關中的旱情,我有所耳聞,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又聽聞,陛下已經下令開倉賑民,讓太倉米豆為貧人作糜,倒也不失仁德。但這跟顯謀的計策,又有什麼關聯?兗州雖然雨水少,但不至於會讓田間的作物枯死。”
李牧輕輕展開摺扇,盡顯儒雅之風:“陛下雖有仁德之風,但其皇命,連皇宮都出不了。以太倉米豆為貧人作糜,只會讓公卿中飽私囊,災民不會因此而減少。”
“災民沒了糧食,就只能啃樹皮、挖草根、捕捉飛鳥蟲魚,有什麼吃什麼,雖然都是在求活命,但因為規模太大,這些災民求生的手段,會引起另一種物種的族群變化。”
“另一種物種的族群變化,這話何解?”曹操對這些詞彙感到陌生。
李牧儘量用曹操能聽得懂的方式闡釋道:“大旱之年,蝗災伴生。”
“蝗蟲本來是一種獨居的蟲類,但到了大旱之年,本就草木枯萎,食物變得稀少,又遭到災民捕捉,蝗蟲就會被迫群居。”
“獨居的蝗蟲,是沒什麼威懾力的,但群居的蝗蟲,卻會因為數量太多,而會變成一場天災。”
“古往今來,蝗蟲過境,寸草不生,當飢餓的蝗蟲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已經不是單純用人力能輕易解決的了。”
“而群居的蝗蟲,大多又具有毒性,災民不敢吃,不能直接用蝗蟲來解決災民飽腹的難題。”
“災民不敢吃蝗蟲,卻會捕捉吃蝗蟲的鳥類,這讓蝗蟲的天敵近乎於滅絕。”
“人不敢吃蝗蟲,敢吃蝗蟲的鳥類又被捕殺,蝗蟲的數量會越來越龐大,龐大到蝗蟲的食物也會因此不夠。”
“不論人,還是飛鳥蟲魚獸,餓肚子了,就會變得瘋狂。”
“關中沒了食物,蝗蟲就會飛出關中!”
“就如同昔日,青州百萬黃巾,來兗州搶食一般。”
曹操不信鬼神。
當濟南相的時候,濟南的官吏大肆建造祭祀廟宇,祭拜各種鬼神,勞民傷財,人心敗壞,看得曹操火冒三丈。
不管是什麼權貴豪強建的祭祀廟宇,全都被曹操毀壞,禁止官吏不得進行烏七八糟的祭祀。
而方士口中,蝗災即天罰的說法,曹操同樣是不信的。
在聽到蝗災一詞,曹操的瞳孔明顯有了變化。
而李牧對蝗災別出心裁的見解,也讓曹操頗耳目一新。
“大旱之年,蝗災伴生,原來還有這層因素在!”
“所以顯謀的中下三策,都是在應對兗州即將出現的糧食危機嗎?”
“但策和下策,我能理解,這中策的多養雞鴨,還是令曹某疑惑啊。”
“難道,沒糧食了,就讓百姓吃雞鴨?這得吃多少雞鴨才夠啊!”
不僅是曹操,戲志才和夏侯惇,同樣不明白,兗州即將出現的糧食危機,如何會跟雞鴨有關。
蝗災的治理,自古以來,都是個難題。
任何一種治理蝗災的手段,都有侷限性。
李牧將摺扇一合,輕笑道:“主公,群居的蝗蟲有毒,但蝗蟲的壽命是有限的。”
“通常而言,蝗蟲的壽命在2-3個月,活得久一點的,也不會超過半年。”
“而蝗蟲在臨死的時候,大抵會找一個地方產卵,這個時候,也是蝗蟲毒性最低的時期。”
“兗州是沒有蝗災的,這群自關中而來的蝗蟲,抵達兗州時,基本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
“雖然會大量的啃噬草木作物,但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