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憲君言行,曹操的震驚 求(第1/2 頁)
很明顯,曹操心動了!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優勢,自毛階獻策起,曹操已經琢磨了兩年了。
如今李牧同樣提出了類似的策略,這如何不讓曹操動心?
戲志才亦是動容:“倘若真能遊說天子東歸洛陽,搶在袁紹和劉表之前,舉兵勤王,明公聲威,將名震天下了!”
“屆時,明公師出有名,誰又能抵禦?”
曹操忍不住大笑。
“明公,對於漢家天子,牧還有些新的看法。”待得曹操笑聲漸小,李牧再次開口。
曹操細眼犀利:“顯謀不妨直言。”
李牧儀態儒雅,摺扇一合:“天下間的智者,對於漢家天子的態度,大抵殊途同歸。”
“如昔日李儒進言董卓,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以立威權。”
“冀州有名仕沮授,曾進言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
“毛孝先,亦提出奉天子,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跟沮授的挾天子僅有一字之差。”
“荀文若則認為,奉主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
“但牧卻想:迎奉天子,憲君言行,以法立國,以仁輔世。”
曹操吃了一驚:“以法立國,以仁輔世,這我能理解。但這憲君言行,顯謀是想給漢家天子立法令,約束天子的言行?”
憲,即法令,典範。
憲君言行,直譯就是用法令來約束君主的言行,使其給士民百姓樹立一個典範。
意思,曹操理解了。
但用意,曹操卻理解不了。
哪有給君主立憲的道理?
“明公言之有理。”李牧摺扇輕輕一敲手掌,儒雅而淡然:“如明公所想,就是要給陛下立法令約束言行!”
好傢伙!
獨自飲酒的夏侯惇都被李牧的膽大給嚇了一跳。
“顯謀,給陛下立法令,約束陛下的言行,你瘋了吧?”
戲志才同樣驚出一身冷汗。
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一旦公佈,李牧都能被士人給噴死。
給皇帝立法,虧你想得出來!
曹操同樣驚訝,但相較於夏侯惇,曹操更善於隱藏自己的想法。
“《史記》言道‘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臺;厥美帝功,萬世載之’。”
“司馬遷認為,從前黃帝以天為法,以地為則,顓頊、帝嚳、堯、舜四位聖明帝王先後相繼,各建成一定法度;唐堯讓位於虞舜,虞舜因覺自己不能勝其任而不悅;這些帝王的美德豐功,萬世流傳。”
“顯謀想憲君言行,莫非是想漢家天子,也能效仿五帝一般的德行?”
“但此策,未免太艱難了。”
“君王一怒,伏屍百萬,這樣的規矩,立了千年,如何能改?”
李牧沒有繼續辯論。
提出“迎奉天子,憲君言行,以法立國,以仁輔世”,李牧就沒想過曹操會答應。
這千年的思想桎梏,不是李牧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我只負責獻策,如何抉擇,皆在明公一念之間。”李牧摺扇一揮,直接斷掉了曹操的疑問。
我就幾百石的俸祿,玩什麼命啊。
倘若曹操不夠堅定,這一計策所帶來的影響,會讓李牧落個跟商鞅一般的下場。
變革,都是會流血的。
但李牧之所以補充“迎奉天子,憲君言行,以法立國,以仁輔世”這個理念,除了篤信曹操不會選擇外,也是有私心的。
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秋天就有可能收穫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