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老狐狸(第1/3 頁)
袁睿自始至終也不知道那些緊急做成的羽絨背心有沒有起作用,他呢,沒去問,當然朝堂的事,他也沒有渠道獲取。
他不知道的是,不管是李琰還是淮王,都在戰後上奏中提到了一點,就是這次工部提供的戰時背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防寒是次要的,羽絨背心輕便,可以外罩鎧甲,沒有任何不便。
一般弓箭射過來,穿透鎧甲遇到羽絨背心,相當於又加了一層防護,作用非常明顯。
其實這是袁睿特意安排的,他知道,軍人和百姓不同,不但要保暖還要兼備防護要害的作用。
所以,他用絲綢對羽絨進行了縫壓,製成內膽,再縫製外衣,雖然難看,但結實很多。
戰後總結下來,身穿背心的官兵被弓箭傷害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直接致命也是大幅減少。
淮王看到這個東西開始也很驚訝,以前根本沒有看到過,他特意吩咐拿了幾件過來實驗。
百步距離,有無背心差距不大,二百步距離,背心阻擋超過一半以上,大部分官兵無直接死亡。
而超過三百步,加上鎧甲,弓箭對於背心的穿透很淺,對人體傷害度連輕傷都算不上。
這下,他和李琰都吃驚不小,官兵凍傷加上防衛的減少,這個要是全部官兵全部裝備,那對於花刺絕不像以前要用多倍兵力防守了。
非戰鬥人員的減少,意味著整個戰備和後勤的壓力減輕,朝堂的經濟也不會變得這樣拮据。
兩人立馬上奏,在建議對工部獎勵得同時,提出希望整個邊軍,包括榆林、武威和幽州這些北方邊軍在內的所有軍隊全部裝備這種戰時背心。
接下來,工部進行了多次實驗和研究,在這個背心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
陸家和孫家不但得到朝堂的褒獎,還成為整個邊軍軍備特別供應商,要求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務必讓北部五十萬邊軍全部裝備這種背心。
當然,也不都是他們做,工部自己也有很多的作坊,也在不停的趕工,只是有些原料還要從揚州這裡買。
袁睿以及袁家不在這個朝堂褒獎名單之內,背心是孫家獻的,陸家制作的,袁睿作為參股方可以獲利,但是沒有出頭的獎勵,再說對於袁睿來說,不為人知也是好事。
事後,二公子專門來了幾趟不說,連孫家也派人前來表明了態度。
以前,孫家確實沒有看上這個生意,就是一件簡單的衣服而已,利益更是可憐。
但他們沒有想到,用到軍事上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不管是名望還是利益,孫家這場賺大了。
要說孫家也可以獨吞這個生意,都是簡單的工藝,又沒有啥產權之說。
但在孫家還沒有這個意識的時候,好像提前知道了什麼,為了防止這個事情的發生,工部侍郎徐連專門讓自己二兒子徐益平到了松江,一封信,兩句囑咐。
不管這個背心是陸家還是誰想出來的,不能動任何規矩。能讓的利益不妨多讓一點,不要在意這點錢財,合作還可以再深入一點。
孫家家主孫思揚看完信後,半天沒有說話,想了一下,把信直接燒了。
沒過多久,孫家老爺子專程到了通海,會見了陸家老爺子和二公子。
二公子沒有任何隱瞞,將戰時背心的由來和盤托出,同時也將袁睿的一些思維說了出來,為了表明這不是亂搞,他還將剿匪現場的一些事情說了出來。
孫思揚更加的好奇了,他想不通一個不出門的書呆子,怎麼知道這麼多,文武全才啊。
再想想徐侍郎的親筆信,他終於明白了,感嘆一聲,此子未來不可限量啊!
第二天,迫不及待的兩位老爺子在二公子的引領下來到了季家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