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吞脊獸(第4/11 頁)
看完書簡之後,抬起頭眺望著遠方看著夕陽,直到太陽落山。
“夕陽美乎?”一把年輕清朗的嗓音從孩童身側響起。
“我觀之,並非夕陽也。”男孩兒並沒有側頭,而是繼續凝視著西方天空慢慢落下的夕陽。他身邊的這個人已經坐了半晌,沒想到要說的居然是這麼無聊的話題。
“哦?那是何物?”那人沒想到這個年紀的孩童如此口齒伶俐,並且言語沉穩,比起才牙牙學語的同齡人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他順著這孩童的視線望去,眯了眯雙目,道,“可是咸陽宮乎?”
“然也。”男孩兒微微翹起唇角,笑著點了點頭。
那人沉默了片刻,忽然領悟到了為何男孩兒喜歡坐在門檻處讀書。因為從開啟的院門往裡看去,狹窄的院落中堆滿了雜物,高高的院牆更是擋住了視線,只有坐在門檻這裡,才能望到咸陽宮的一角屋簷。看著那在夕陽下更顯得巍峨壯麗的咸陽宮,那人越發覺得這個孩童不簡單。他曾經周遊列國,這次受好友囑託,來大秦尋找他的後人,也早就打聽清楚了身邊的這個小童,就是他要找的人之一。本來他打算扔下幾百金就離開的,結果發現這孩子還真不一般。
“可是想進宮?”那人微笑著問道,心下卻是暗道不愧是貴族之後,胸懷大志。
“非也。”男孩兒卻搖了搖頭,指著遠處咸陽宮的房簷道,“那處風景最好,我想做那隻脊獸!”
“只為看風景?”那人微訝,“爾竟知脊獸,那爾可知何為脊獸?”
“防水、護脊、美觀。”男孩兒一字一頓,簡簡單單用六個字就概括了脊獸的功用,顯然並不是從他人口中得知。因為若是別人告訴他的,應該會講得更詳細些。
“然也。”那人有些驚喜,這孩童實在是出乎他意料的聰穎。其實脊獸就是房簷上的那些獸件,其中正脊上安放吻獸或望獸,垂脊上安放垂獸,戧脊上安放戧獸,另在屋脊邊緣處安放仙人走獸。工匠在兩坡屋脊瓦壠交匯點,以吞獸嚴密封固,防止雨水滲漏,既保護了屋脊,又有起到美觀裝飾的效果。一般廡殿頂都是五條屋脊,放有六隻脊獸,俗稱便是“五脊六獸”。而咸陽宮的主殿卻是重簷廡殿頂,便是“九脊十獸”。
夕陽在兩人的一問一答中慢慢下落,逐漸隱沒在威武雄壯的咸陽宮主殿之後。而少了夕陽的映照,那屋簷之上富麗堂皇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在晚霞中只剩下屋脊和脊獸的輪廓。
男孩兒收回了目光,開始捲起手中的書簡。天光已經散去,家裡窮得晚上都沒有燈油可供他苦讀,所以一天的學習就只能到這裡。還好就算他家中再落魄,他的父親和叔叔也沒有賣掉家中所藏書簡的意思。他們現在所住的房間裡,大部分都被祖輩所收集的書簡佔據了。
那名不速之客掃了眼男孩兒手中還未卷完的書簡,只瞥見了幾行字就立時呆住了。這孩子才幾歲?就開始念《中庸》了?莫不是拿在手裡唬人的吧?當下便忍不住問道:“爾生而知之?學而知之?還是困而知之?是安而行之?利而行之?還是勉強而行之?”
這句話是出自《中庸》之中的一段,可作各種解釋。這時的書簡為何難以流傳,一是因為竹簡過於笨重,謄寫不易;二是因為沒有句讀,無法斷句。就算是真的識字,沒有老師教導,也完全讀不懂其中含義。而這人挑出《中庸》之中問的這一段,實際上說的是人的資質所分的等級,在他看來,眼前這男孩兒要是真的能讀懂手中的書簡,那確實就可以算得上“生而知之”了。
男孩兒並沒有停止捲動手中的書簡,而是安之若素地淡淡回道:“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那人聞言一怔,隨即大喜。這男孩兒所說的這一串話,出自《禮記·學記》,既巧妙地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