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周叔景接過茶盞,淺嘗一口後,便說著那些要周嫻凡事以夫家為重,莫要丟了周家顏面之類的場面話。
倒是梁懷秋頓了頓,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卻最終只囑咐了一句要與夫君互敬互愛。
按照禮制,這拜別禮已經行完,喜娘在一旁準備說些吉祥話送嫁,卻見著周嫻抬了抬手示意。
桑竹攙扶著周嫻轉了身,朝著周老夫人和大夫人的方向行了個實打實的叩首禮,卻並未開口說任何話。
若要說此番出嫁有什麼不捨的,那定是捨不得祖母和大伯孃。
她在心裡默默的期盼著,期盼祖母和大伯孃日後無病無災,無事擾人。
周嫻從小父母不睦,能健康的長大多虧了祖母和大伯孃的照拂,若非是規矩不允,這拜別禮和奉茶的物件,周嫻定會選擇這兩位。
周府將自己的婚事作為家族興旺的助力是真,可從小到大的疼愛也是真。
周嫻不怨家中的任何一個長輩,只能怪命運如此,只能怪她生在了這徒有虛名的周家。
在喜娘唱誦的吉祥詞中,周嫻由周延康背著,一步步的踏出了前廳。
周延康自小就沒什麼心眼,並未意會到這場婚事背後的利益勾結,只是一個歡喜著送從小一同長的妹妹出嫁的哥哥。
「嫻兒,哥哥替你打探過了,那四殿下雖是貪玩了些,旁的地方到是個好的。」
「你莫要擔心,若以後被欺負了,就回來同哥哥說,若是哥哥沒法子,就在太子面前進言,讓四殿下的哥哥收拾他,定不會讓你受委屈。」
周嫻心下覺得十分感動,自小這兩個哥哥就是護著她的,即使被大伯孃教訓著好吃好玩的都要留給她,也未曾有過半分怨言。
剛剛拜別過對照顧著她長大的祖母和大伯孃,此時又聽著護著她的哥哥說著不會讓她委屈的話,只覺眼底包著幾滴滾燙。
「瞎說,哥哥在太子殿下面前當差,可要小心行事。」
周延康意會到周嫻言語裡的擔憂,憨憨地笑了笑,兄妹倆都沒有再說話。
從周家嫁出去的路很短,只祖母院門到府門的距離。
但周嫻知道,今日之後,要回來的路,可就長了。
第18章
周嫻透過蓋頭隱隱約約打量著迎親佇列最前方那個一襲紅衣的兒郎,平靜的內心裡泛起了一絲別樣的情緒。
當今皇上長得頗有一股儒雅學士的氣度,再加上能被選入宮作為嬪妃的,相貌定然是差不到哪裡去的。
是以皇室的人,向來都有一副好皮囊。
太子殿下溫文爾雅,二皇子英姿颯爽,三皇子清新俊逸。
而這四皇子,倒是個風流不羈的。
也不知為何,明明和太子一母同胞,氣質上卻差了這麼多。
同小時候比起來,倒是差了許多。
為了彰顯皇室的富足與氣派,此次大婚還安排了遊街。
周嫻坐在八抬大轎上,頭上繁重的髮飾讓她想要偷個懶背靠著休息會兒都不行,只得挺直了後背,就這麼端坐著。
周圍充斥著歡慶的樂聲和人們恭賀的慶祝聲,還有喜婆時不時唱出的吉祥話。
周嫻只覺得吵鬧,這些熱鬧好像都與她無關。
饒是這些轎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有經驗有能力的老轎夫了。
可這一番遊街下來,周嫻也覺著快要被顛簸得渾身骨頭都散了。
下轎子時候,要不是有桑竹攙扶著,她大概會當著眾赴宴賓客的面行個跪禮。
聽著贊禮者的唱詞,周嫻像個牽線木偶一般,又被人拉扯著拜完了堂。
直至坐上了四皇子府那被灑滿了紅棗花生桂圓瓜子蓮子的喜床,她才堪堪覺得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