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終於是等到了皇后按捺不住,喚人請了祖母和大伯孃進宮。
她天真的以為可以就此脫離皇家,可以擺脫那強迫她賢良淑德的規矩。
直到祖母和大伯孃從宮中回來,一臉愧疚的望著她。
她才知道。
只要她一日是周家的女兒,她就一日無法自由。
周嫻生辰當日。
宴會上來了不少人。
一是周家一改從前的低調做派,請了不少賓客前來。
二是想看周家笑話的,這幾日無論是待字閨中的官家小姐,還是朝堂上針鋒相對的官員們,都對周家的事津津樂道,此時有個可以近距離打探實情的機會,自然是不願錯過。
一時間倒也營造出一種賓主盡歡,觥籌交錯的假象。
眾人望著那空著的首座,紛紛猜測難道還有什麼大人物的到來。
直到聽到宮人一聲高呼「皇后娘娘到」,那聲響彷彿是在告訴眾人,這齣戲就快要唱到高潮了。
眾人忙不迭地行了禮:「皇后娘娘萬安。」
一身華服打扮的皇后在宮人的簇擁下直直的走向了那個引人猜測的位置。
「眾位不必拘禮,本宮此番和眾位一樣,只是一個前來赴宴的客人。」
就是作為客人,才更叫人捉摸不透。
日前才傳出周家和皇家的各種流言,雖說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明眼人一瞧就明白,這婚怕是成不了了。
除非皇家要坐實了忘恩負義。
除非周家要坐實了攀附權貴。
眾人各懷心思,就等著皇后說些什麼來解大家心中的疑惑,但皇后卻真真如同前來赴宴的賓客,同周家老夫人親切的寒暄著。
直到快要結束之時,皇后才在這看似清澈平靜的一潭湖水中扔下了一顆石子。
「轉眼嫻兒已經這般年紀了,當年本宮初見她時,還是個十來歲的小丫頭。」
「當初一面,便覺得與嫻兒投緣,此番趁著嫻兒生辰,本宮倒要厚著臉向定國公家求這最最珍貴的寶貝了。」
皇后揮了揮手,身側立刻上前了一位宮人,從袖口掏出一道聖旨,眾人紛紛下跪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茲聞定國公府上四小姐周嫻,賢良淑德,品貌出眾,朕甚悅之,特賜…」
眾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停頓吊足了胃口,若不是大不敬,只怕會上前搶來聖旨一看究竟。
那宣旨的宮人許是感受到了眾人的焦急,不鹹不淡的繼續說。
「特賜許配四皇子為妃。」
第17章
聖旨一宣,滿座皆譁然。
有幸當年在場的人如今回想起來,當初皇后當著眾家眷的面提及此事時,確實沒有說是想將周嫻定給哪個兒子。
可這太子殿下年逾二十還未定下太子妃的人選,擺明瞭就是在等周嫻長大。
再說了,哪有哥哥未成婚,就先給弟弟相看的道理。
有那在皇后面前得了幾分臉的,大著膽子旁敲側擊,只得了皇后一句「挑選太子妃是大事,當然得多花時間考量著,也不好耽擱了下面幾個皇子的婚事」。
嘴上是這麼說著,可那二皇子三皇子如今都未娶妻,輪著來也不該讓四皇子搶了先。
可這些都是看客們私底下揣摩的,要真論起來,這場婚事,也挑不出錯,是眾人會錯了意。
當然,這皇家的心思,也輪不到他人挑錯。
這場婚事的另一個主人傅叡煬得知自己莫名其妙多了個妻子,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了。
因著上頭有個聰慧能幹的哥哥,傅叡煬從小可以說是被放養著長大。
皇上和皇后對這個小兒子也沒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