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冬氏真情憶三國 鐵氏滅亡失原因(第4/5 頁)
時間都不是自己說了算。對於年輕人來說,我的建議就是多走走,多學學,到老方知年少的寶貴,我要是早知道十年的話,該多好啊!”
亞夫:“時光是無情的,但是它不偏袒任何的人或物,不會為了特殊而駐足。千秋大業一陣風,百年行為兩杯酒。是非成敗轉頭空,誰能不羈論不朽?”
冬義:“真是聽尊者一席話,解我數十年的迷茫。我已經讓侍衛準備了坐騎,用過早餐後,我將陪著你們去往南方高寒之地走一遭,哪裡應該有你們所從未見過的景色,路上順便給你們詳細講講我們的歷史,即便您接觸過鐵氏後人,但是百年的時間,平靜的生活足以讓他們忘記過去!”
這話不假,亞夫雖然從鐵漢那裡瞭解過矮人一族的歷史,但是知識量有限。尤其是鐵漢的先輩,他們在災難來臨時,迅速跟隨大隊撤離的,在異域建立自己的家園,已經淡忘故鄉很久了。鐵心一路上告訴他們的歷史,只是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而已,有些已經變了味道。
侍從來向冬義彙報,早餐已經準備好了。冬義於是便邀請大家一起去用餐。早餐很豐盛,在飯桌上,也正挑選了一個遠離中心遠離亞夫的位置,甚至比遙一的還偏,遙一本來想要說什麼,被也正一個眼神和微笑制止了。
坐騎是瑞獸,乍一看還挺嚇人,外觀像獅子,體型比獅子還要大一些,但是性格比較溫順,食肉動物。隨行的是百十位矮人兵士,步行,健碩,有持長槍者,有持弓弩者,有持短刃並鋼盾者。一路上,冬義和亞夫並排在前,也正、遙一、鐵心在中,其他人員在後,包括兵士。冬義族長在行程中開啟話匣子。
矮人一族的起源地,就是以坤江的源頭為中心周邊的高寒之地,相對比較貧瘠的地方,因此,天敵相對少一些,除了鵬鳥。鵬鳥也是這一地域一個獨特的存在,它們體型碩大,像瑞獸、成年矮人、甚至成年人,都能被它輕易地俘獲。矮人在與鵬鳥的較量中,也是各有損傷,他們把對抗鵬鳥作為一種特殊的訓練,讓矮人具備了身體壯實、行動迅猛、體態輕盈、擊殺嫻熟、眼耳靈活、思維細膩的優勢,後來,根據需要發明使用護盾和長槍。
矮人以勤勞著稱,可狩獵、可耕種、可漁業、可採礦。隨著部族慢慢壯大,部族中也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逐漸形成了以鐵氏、冬氏、文氏為中心的小圈子,主要的爭論點在於誰為部落貢獻大。鐵氏就是鐵漢、鐵心的先祖,他們是相對比較強大的一個圈子,主要致力於礦業開採和武器裝備的打造,他們的團體出現了很多的能工巧匠;冬氏擅長狩獵和耕種,他們的團體出現了很多農業專家和神射手;文氏擅長漁業,但是其他方面也都在行。三個圈子的人互不服氣,為了避免不愉快事件發生,後來三家主要負責人達成意見,決定分家。當然,這些情況是亞夫、也正他們在交流過程中總結的,冬義講述出來的還是比較婉轉的。
三家遠離族群起源地,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鐵氏族人在坤江左岸的坤左平原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冬氏族人和文氏族人則在坤江右岸和密林之間的平原、山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後來,冬氏和文氏兩家又分了家,文氏族人在跨越坤江中游的文智山脈後,在一片丘陵、平原相交的地方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經過多年的發展,三家都有了自己的一片樂園,成立了各自的國家,相互之間沒有徵伐,但是也沒有高階別的來往,只是在民間存在交流。
後來,鐵氏傳出了滅國的訊息,這是如日中天的大乘國所為。因為那時候的社會狀態還比較原始,沒有具體人員去分析具體原因,雖然,有很多人在那場殘酷的戰爭中留存下來。
命運多舛,滅國後的鐵氏族人流向有三。一部分人員有組織地逃回起源地,並跨越高寒之地遊走在密林邊緣,向南後又轉向東,最終向東北進入了密林外圍和御鎮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