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寇可往,漢軍亦可往(求追讀)(第2/3 頁)
範明友想不明白,這麼好的一個立功的機會,為何自己的老泰山不讓給自己。
“呵呵,範將軍說得對,老夫明日就早起,看一看那早上的太陽。”趙充國對範明友這軍中後輩的不敬沒有絲毫的慍怒。
這反而讓範明友覺得有些無趣,他又隨意地行了個禮之後,就腳步匆匆走下了階梯。
韓增和田延年等人行了禮之後,也都陸續離開了。
趙充國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似乎在想著什麼。
輔政的霍光把大漢治理得井井有條,但趙充國總覺得這大漢散發出了一股暮氣。
這股暮氣,讓大漢顯得垂垂老矣,連年過六旬的趙充國都覺得有些壓抑。
為了休養生息,大漢減少了用兵的次數,但是百姓的生活真的好了嗎,還只是世家大族的生活好了?
想必起現在,趙充國對幾十年前的大漢更為嚮往。
那個時候,有冠軍侯,有衛將軍,有飛將軍,哪怕是那個容易迷路的貳師將軍,也多次出征匈奴。
而現在,這樣的場面都看不到了。
趙充國不是戰爭狂人,在戰場上看到無數漢家好男兒有去無回,他比任何一個人都要惋惜和心痛。
但是,匈奴就在那裡,不在此刻將戰爭打完,那麼大漢的塞北和西域就永遠都不能安寧。
一代代漢家好男兒,自然也不可能真的解甲歸田。
所以,趙充國一直都不同意霍光完全保守的國策。
但是此刻,趙充國也不認同可以匆忙出兵——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候,天子登基,還要再等等。
可惜,這朝堂之上,天子說了不算,自己也說了不算。
想到此處,趙充國不免覺得有一些落寞,又看了一眼暮氣更重的夕陽,嘆了一口氣,就也準備離開。
然而,這個時候,他才發現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一個人沒走。
這個人規規矩矩地站在自己的身後,似乎在等自己。
“原來是子儒啊,無聲無息地站在老夫的身後,就不怕驚嚇到老夫嗎?”趙充國笑道。
“將軍老當益壯,見過了生死的大場面,怎會被我這晚輩嚇到呢。”張安世非常有禮地說道。
趙充國笑著點了點頭,對張安世的示好表示接受。
原來,站在趙充國身後的正是光祿勳、右將軍張安世。
張安世此時四十六七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按照常理,這個年齡還應該在郡國裡當上幾任守相,才有可能調到朝廷來,但是他很高。
張安世十四五歲時,就靠他的父親廷尉張湯出任孝武皇帝的郎官,後來因為擅長書法出任尚書,之後一路升遷,官至光祿大夫。
但是張安世真正飛速拔擢是在孝昭皇帝之時。
當時,上官桀謀反,朝堂被清除一空,九卿的很多位置都空了出來。
霍光大膽任用,拔擢了一大批新人,填充到朝堂之中,
其中張安世就在不惑之年被拔擢成了光祿勳,專門管轄羽林郎和期門郎——霍光的子侄很大一部分都在這兩支禁軍當中。
在不明朝堂之事的人看來,張安世是霍黨,但是在趙充國的眼中,張安世這霍黨的成色並不算純粹。
“剛才範將軍說了天色已晚,子儒可願送老夫一程?”
“能與將軍同行,下官不勝榮幸。”
“甚好。”
說罷,張安世快步走上前去,扶著趙充國向臺階下走去。
兩人走得很慢,似乎是想要與前方的範明友等人拉開差距,等他們走到臺階下時,太陽已經全部落山了,雙闕之間的空場上頓時就暗了下來。
“子儒啊,特意留下來等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