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任昊買驢,賣身葬父!(第1/2 頁)
繞著地轉了一圈,任昊琢磨了一會兒,決定還是先找任鐵三探探口風再說。
不管任鐵三同不同意,這造紙廠都必須要建造起來。
不過在此之前,要先把紙賣出去,畢竟建廠還是需要大量銀子的。
回到家裡,任昊拉著徐虎再次弄了一堆竹子回去,依舊是之前的流程。
一直忙碌到傍晚的時候,才把所有的竹子都弄成了紙漿。
吸取了之前兩次的經驗教訓,任昊再次調整了加入石灰的比例和蒸煮的時間,最後將抄好的紙胚全部疊放在一起,足足弄出來五十多張這才罷休。
這就是私人作坊與模式化流水線工廠的區別。
私人作坊只需要幾個人,去完成所有的工序,但流水線化的生產卻能讓人各司其職,做的也會越來越好。
比如研磨的只需要一直研磨,抄紙的只需要抄紙,晾曬的只需要晾曬,烘乾的只需要烘乾。
不僅加快了速度,還提升了時間,節約了成本,還不需要工人學習很多技能。
所以說,工業化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之一。
第二天天還沒亮,任昊就拉著徐虎起來,將五十多張紙紛紛烘乾。
到了早上七點鐘,任昊將所有的紙都捲起來放入竹筒,想了想,他又把紙拿出來,只放了二十張進去。
不是他不想賺錢,而是一旦出現大量的紙肯定會惹人眼紅,有道是富不漏財,他只賣了一些腎寶丸,都讓胡三巖打了好幾次主意,要不是自己以他的終身性福為誘餌,恐怕胡三巖早就想辦法巧取豪奪了。
將前幾天兩次總共四十顆腎寶丸放入懷中,夾著竹筒,任昊直奔縣城走去。
用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任昊走的腳底板發疼。
“要不要買頭驢用?”任昊摸了摸下巴,只靠走路的話,一來一回耗費體力不說,搬東西還搬不了多少。
而且還需要驢來拉磨,一驢多用,看起來花錢,實際上卻省了不少力氣和時間。
“等賣完紙就去買驢!”
任昊快步走到胡三巖的酒樓。
剛到門口,店小二就一臉諂媚的迎上來:“任爺,您來了。”
“嗯,你們老闆在麼?”任昊問道。
“任爺,我們老闆去縣衙了,恐怕要下午才能回來,要不您先坐著,小人給您沏壺茶,弄幾個小菜。”店小二連忙道。
“不用了,那我下午再過來吧。”
任昊搖搖頭,轉身離開。
既然胡三巖暫時不在,自己就先去買毛驢。
桃源縣城本就不大,隨便找了個路人問了路,任昊七扭八拐的來到城東一片有些破舊的聚集地。
這裡微微到處充斥著一股糞臭味。
經過一個個院子,偶爾可以看到裡面有三兩頭牛或者是驢。
封建時代的馬很貴。
不同於電視劇裡面隨處可見的馬,在這個朝代,馬屬於是軍用物資,由朝廷管制,普通老百姓別說騎馬,就是看到一匹馬都不容易。
就算是能買,一匹馬最低也要七八十兩銀子,而一個七品知縣一年的俸祿也不過六十兩。
如果能在街上看到有人騎馬,就和前世在街上看見一輛法拉利差不多的感覺。
牛力氣大,一般用來耕田,唯有驢才適合拉磨和長期的拉車。
這個時候,任昊停在一家農戶院外。
擱著柵欄,能看到裡面有三頭正在低頭吃著青草的驢,不時仰起腦袋發出啊……呃的聲音。
這幾頭驢毛色都還不錯,四肢健壯,看起來應該是處於壯年。
上前敲了敲門,不多時,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走出來,一邊繫著腰間的麻繩,一邊問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