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4/4 頁)
又能改變什麼?他忽然有些後悔,不該多這嘴巴,其實加不加“孝德”二字又有什麼關係呢?無關社稷蒼生,也無關天下安危,就算他把尊號多加幾百字,又有什麼相干?
一時之間,誰也不說話,大殿之中靜得只聽見彼此的心跳聲。
憲宗李純臉色變幻不定。腦海中波濤起伏,父皇的死是他心頭最大的隱秘,知聞其事的人早已經死的死,散的散,但就算世界上已經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心頭卻仍有不盡的懼怕,不盡的惶恐,似乎突然之間,就會有人知道這個秘密,就好像一個無比重要的珍寶,即使藏得再隱秘,心中也怕有一天會被人現。崔群竟吝惜“孝德”二字,他難道知道什麼嗎?他難道在暗示什麼嗎?
李純強壓下心頭的火氣,冷冷的道:“崔群,你不願在朕的尊號上加‘孝德’二字,你是說朕根本就不孝不德嗎?”
崔群聽了,忙磕頭不迭,說道:“皇上乃大仁大孝之人,臣絕不敢有此意。臣罪該萬死,請皇上恕罪。”
李純道:“你知罪就好,你說該定你個什麼罪?”
皇甫鎛道:“如此誹謗皇上,心存不軌之人,自然該當定死罪。”
眾臣見龍顏震怒,誰也不敢說話。
吳元慶忍不住道:“皇上,崔大人縱然有罪,也罪不至死,這……這其實只是小事一樁而已。”
李純怒道:“你說什麼?這還是小事嗎?崔群竟敢說朕不孝,哼,你說這還是小事?”
吳元慶朗聲道:“皇上明鑑,崔大人並未說皇上不孝,皇上乃是孝子,普天下之人都知道,崔大人怎麼會胡言亂語?”
這話李純聽來甚是刺耳,覺得其中諷刺之意甚深,頓時心中大怒,卻又不能怒,喝道:“吳元慶,你跟崔群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要替他說話?”
吳元慶道:“我跟崔大人從無私交,但我這人眼睛裡揉不進沙子,陛下,您乃聖明之君,雄才大略,削平藩鎮,賊人紛紛敗亡,這是多大的武功。定禍亂者,武功也;興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平定海內,不如接著革除弊政,恢復高祖、太宗舊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邇;改稅法,不督錢而納布帛;絕進獻,寬百姓租賦;厚邊兵,以制戎狄侵盜;數訪問待制官,以通塞蔽;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之所以興也。陛下既已能行其難,若何不為其易乎!以陛下天資上聖,如不惑近飛容悅之辭,任骨鯁正直之士,與之興大化,可不勞而成。像皇甫鎛這種人,乃是諂媚小人。在以武功平定天下之後,貪圖安逸的**本就容易滋生,若再加上臣下左右阿諛迎奉,向皇上進言說:‘天下已經太平了,皇上可以高枕無憂,自圖安逸了。’如果皇上按照他們說的那樣去貪圖享樂的話,太平盛世到何日方到?所心臣請皇上別以小事而殺諍臣,而應逐奸侫,遠諂媚,則皇上幸甚,國家幸甚。”
………【第五章 男兒何所懼】………
憲宗聽說,頓時大怒,說道:“吳元慶,你這到底是誇朕還是在罵朕?你既說朕是明君聖主,卻又說朕近小人遠賢臣,那麼朕又成了昏庸之主了?”
吳元慶朗聲道:“不敢。明主與昏君,其間分界本就只在一線之間,本朝玄宗皇帝,前期乃是千古明君,國家社稷安定,民富兵強,後期卻造成安史之亂,國家混亂衰弱,人民困不聊生,便是最好的例子。”
憲宗怒極反笑,說道:“好,那你說說,玄宗之政,為何先理而後亂?”
吳元慶道:“玄宗用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韓休、張九齡則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才是理亂之所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