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折三(第1/2 頁)
戴折三自然不是真名,這位畫家的真名叫戴胤,字純仕,乾隆年間生人。
戴胤擅長山水、花木。山水師法王翬,承續四王一脈,屬於虞山派。
他屬於大器晚成型別,直到道光時期才漸漸成名,原因就是他並不是出生於官宦世家和書香門第,而是生於工匠之家。
戴胤的父親就是一名燒窯高手,生活所迫,戴胤從小便跟在父親身邊幫忙,因為過於聰明,對燒窯的技巧早已爛熟於心。
父親本來想讓戴胤接班,但是戴胤的志向並不在此,他和大多數文人一樣,想要博取一個功名。
無奈戴胤的技能點點偏了,他真不擅長科舉,只能寄情于山水和書畫,沒想到畫出了名堂。
當然,戴胤的興趣愛好不只是這些,他還特別喜歡收藏古錢幣,尤其是折三錢,所以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稱號,就叫戴折三。
魏瑞祥和週轉能脫口而出這個稱號,看來平時也沒少研究歷史文化。
寶友們一臉懵逼。
“戴胤很有名嗎?我怎麼都沒聽說過?”
“就是啊,主播,沒有名的人做出來的仿品,能值三十萬?”
魏瑞祥看到了彈幕,解釋道,“還真能。古玩這行就是講究一個故事,不是說假故事,而是真故事。只要有故事,東西的價格就會倍增。而且戴胤其實算是有名的,他的作品傳世不算太多,也有大幾十萬,上百萬的畫作。要說青花瓷,還是獨一份,何老弟算是撿了個大漏。”
寶友們更關心價錢,何仁乾脆一抬手,讓魏瑞祥說比較好。
魏瑞祥也不矯情,“要看有沒有人喜歡了,這件魚簍式尊雖然是清代仿品,但是材料用的也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應該也是景德鎮窯口燒製的,質量和品相上都沒的說,本身賣給三五十萬不成問題。再加上這個故事,至少百萬起。”
週轉適時開口,“何老弟,不如把這件魚簍式尊交給我來運作?”
何仁沒有拒絕的道理,欣然同意。
當然,也有寶友覺得不現實。
憑藉一個“折三”的印章就能確定是戴胤所作?是不是有點太兒戲了?怎麼證明?
確實證明不了,但是也無法證明不是戴胤所作。
古玩行就講究一個忽悠,不是把假的說成真的,而是給寶貝上價值。
正如魏瑞祥所說,這件仿品本身質量和品相都不錯,清仿的本來就值大幾十萬,買回去肯定不虧。
如果有人願意相信戴胤的故事,賣到百萬不成問題。
寶友們這才知道為什麼何仁會這麼大方,把旃檀佛給抽了,原來人家根本看不上這點小錢。
朱有財一臉嚮往,他倒不是在乎這百八十萬,而是嚮往何仁裝逼時的那種快感,人家這才叫玩古董呢……
所以他提起了何仁剛才買的首飾盒,“何老弟,你手裡這個首飾盒也暗藏玄機?”
朱有財這麼一問,大家的好奇心又來了。
何仁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把首飾盒開啟,“確實有點意思。”
眾人和寶友看了半天,也沒發現哪有意思,張諾問道,“哪有意思了?不就是暗八仙紋嗎?”
“你們看這裡。”何仁把朱有財手裡的小刀拿了過來,指著鐵柺李的葫蘆說道,“機關在這呢。”
說罷,何仁用力一按,只聽嘎巴一聲,葫蘆凹了進去,而首飾盒裡面,彈出來一個小暗格。
眾人皆驚,尤其是寶友們,他們還沒見過這麼精巧的機關呢。
何仁笑道,“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夠那些大老外學好幾輩子的了,可惜很多機關術都失傳了,這也和我們很多匠人敝帚自珍有關,不過現在已經好很多了,像趙老已經開始公開收徒,這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