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編故事(第1/2 頁)
何仁用手稍微搓了兩下,立刻就興奮了起來。
確實是一個字,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半個字,露出來的部分,看起來是一個“弓”字。
但是這個“弓”字明顯比較細,根本不像是一個完整的字,何仁很快就想到了,這是一個人名款,這個人應該姓“張”。
元末明初,姓張的雕漆工匠,手藝不錯的只有張成和張德剛兩人,他倆是父子關係。
按照鑑寶眼提供的年份來看,這個剔黑盒子,應該是張成所作。張成此人雕工圓潤,藏鋒清晰,堪稱一代雕漆巨匠。
張成的作品頗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還將他的兒子張德剛招入營繕所做官,算是子憑父貴了。
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
張成的雕漆水平,在元朝算是最頂尖的。而小日子的人特別崇拜中國文化,所有便有小日子的使臣,到張成家裡採購了一批雕漆,準備作為貢品,進獻給中國皇帝。
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批貢品送過來的時候,元朝已經覆滅了,輾轉到了朱棣手中,朱棣看過之後驚為天人,便想將張成調入御用漆器作坊果園廠任職,結果一找才發現張成已經過世,這才輪到張德剛入朝為官。
張成最擅長的是剔紅,不過存世作品極少,價值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剔黑的作品是一件都沒有。
所以何仁才這麼激動。
而且“弓”字是明顯的陰刻,還特意藏在盒子內部最外圍,肯定有說法,何仁已經開始在腦海中編故事了……
故事可以慢慢編,先把東西拿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何仁把印章和盒子都放在地上,“老闆,我都要了,請個價吧?”
老闆直接明牌了,他覺得以何仁的眼力,沒什麼忽悠的必要,“印章是晚清民仿的,價值五千,印泥也是晚清的,但是我沒儲存好,也就幾百塊錢。這樣,印泥跟盒子算我送你的,你直接給我五千吧。”
何仁強心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給老闆掃了五千塊錢過去,然後拱了拱手就準備離開。
“東西也買了不少,我們就先撤了,生意興隆。”
老闆也拱了拱手,沒有追問何仁的看法,在他的視角,這兩件東西真不是漏。
可是熟悉何仁的人就不會這麼想了。
張諾替寶友發問,“買櫝還珠?”
何仁一怔,“你看出來了?”
“我看出什麼了?”張諾也愣了,不過她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壓低了聲音,“這盒子是件好東西?”
何仁一拍腦門兒,他讓張諾給套路了,不過他很快就釋然了,“算是個好東西吧,不過還不能確定,我們找個地方看看。”
魏瑞祥和週轉也驚了,他們根本沒看出來這個盒子有什麼特別的,不過現在也不好問,只好跟著何仁找地方先歇歇腳。
不多時,幾人就在二樓找到了一個剛開門不久的茶館。
說是茶館,其實也是一家古玩店,專門賣書籍字畫的,可能是生意不太好,也可能是店面實在太大,老闆想要分攤一下成本,就在屋裡擺了七八張桌子,順便賣賣茶水和糕點。
現在還不是高峰期,茶館裡面沒什麼人,幾人找了一張角落裡的桌子,又點了一壺碧螺春和幾樣茶點。
等東西上齊,何仁才把手裡的盒子放在桌面上,魏瑞祥忍不住低頭檢視,可看了半天,還是沒看出什麼東西。
何仁樂了,把裡面的印泥都倒了出來,又從包裡掏出溼巾,開始小心翼翼地擦拭起來。
邊擦何仁邊腹誹,那個老闆是真不會儲存印泥,都化了。不然何仁才不捨得用溼巾擦呢……
七百多年前的雕漆,真不一定能經受得住。
好不容易清理乾淨,那半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