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論茶道(第1/2 頁)
到了學期結束。 縣裡有檔案,說下一學年開始,逐漸取消像楊梅這種型別的代課教師。 另外,所有的民辦教師要透過考核全部轉為公辦。 馬紹木得到風聲,代課可以轉民辦,然後考公。這是讓內弟走向人生巔峰的絕佳途徑。 透過馬紹木的運作,楊梅正式退位讓賢,他的內弟成為了馬山小學的民辦教師 楊梅倒是無所謂,她正計劃外出之中。 只是知道此事後的馬年,對父親的做法嗤之以鼻 。 “爸,怎麼說我也是楊老師的學生,你這樣做,對得起她嗎?” “馬年,我和老校長親自跟楊梅談過,是她主動提出不做的。”馬紹木道理十足,楊梅確實是主動離開的,不然熬到最後,漏了個炒魷魚的名稱,那可更讓人鄙視了。 馬年無話可說,似乎老爸也不是十惡不赦的人,但他無法理解,要頂替楊老師的那個表舅。 “那個表舅不是隻有初中畢業嗎?初中畢業的就可以教書,恐怕連我都比不上。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阿年,會不會誤人子弟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這只是一份工作,你以後會懂的。” 馬年表面不說話,但對那個來村裡教書的表舅,每次來家裡吃飯時,看都不看他一眼。 但此時少年的他, 對成年人的遊戲,並不瞭解。 當他以後長大成人,有一天,他猛然發現,他竟然成了自己的父親當年的模樣。 楊梅從學校脫離苦海之後,也暫時成為了自由人。 逐漸的,村裡部分人對她上迎下請。原因是請她做手工茶。 那是之前來村裡的一個樹販,叫木勝先生,在她家裡購買過一次茶葉,喝完之後,覺得非常不錯,想著復購一點。 只是,馬山村名並非種茶專業戶。家中的茶葉也只是在自己自留地上的附帶產品,每家一年到頭能摘它十頭八斤,算是比較多了。 除了家中自己留點,並沒有多餘的茶葉出售。 於是木勝想復購茶葉,被楊梅婉言拒絕。 木勝覺得奇怪的是,他從其他人手中也購買過茶葉,並沒有出自楊梅手中的那種味道。 清新淡雅,如沐春風。 出自相同的土壤,為什麼會有如此區別,他認為跟手工製作過程有關。 馬福妹家中的茶也是拿過來楊梅家進行製作,果然是同一個味道。 於是,楊梅的炒茶手藝,透過木勝的宣稱下,慢慢聞名九香。 楊梅在跟馬福妹的共同實驗下,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個結論在雙方的家庭會議中一致透過,並形成口頭保密協議。 “馬坤,曾留,看清楚了嗎?是這玩意的問題,決定了茶葉出品的質量。”馬福妹指著楊梅家裡的那口大鍋道。 “表面是大鍋的問題,其實本質是火候。”楊梅補充道。 “那就是火候決定了最終的出品?但這個火候如何把控?”馬坤率先問道,喜歡觀察生活的他,對於任何細節都不放過。 “問的好。在炒茶的過程中,火候跟廚房的溼度有關,跟燒火的柴木密度有關,這兩個決定了火候是否均勻,溫度是否適中。” “楊梅嬸子,你說的有點抽象,能否具體點。”曾留聽著有點蒙圈。 楊梅笑了下,她問馬坤:“那你聽懂了沒有?” “阿媽,你說了那麼多。我總結了一點,就是溫度的控制。為什麼一定要這個鍋?這個鍋的構造或許能讓整口鍋的溫度變得均勻,而選擇什麼柴木來燒火,其實也是為了均勻的火焰,所以燒火的柴木,我看到了你們選擇密度均勻的鴨腳樹木頭來做原材料。” “坤子,你說的更讓我糊塗了。”曾留搖搖頭,一臉疑惑。 “嗯。有些東西,確實只可意會,不能言傳。楊梅,今晚你來親自演示一番,好讓曾留和馬坤學點手藝。”馬福妹建議道。正所謂藝多不壓身,以後有一天說不定會用得著。 “有道理,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好,我把門關起來,以防秘方洩露。” “你這個曾留,說的那麼大聲,恐怕隔牆有耳。” 楊梅拿出了簸箕,上面盛滿了新摘的茶葉,她擼起了袖子。 馬福妹燒起了柴火,抹乾了鍋裡的水跡,還在鍋裡塗了一點茶油。 楊梅不停地用十指在鍋中東南西北輕觸,感受著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