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5 頁)
就翻肚皮死翹翹了,這令黃石更加不快——悶頭作試驗就好了,何必大叫大嚷,唯恐眾人都不知道長官說錯了呢。
“我大明邊軍回師,遙望此嶺,知道歸家在即,馬上能見到父母妻子,人人歡喜,自然叫歡喜嶺。”黃石賣弄了一下前世聽導遊講的故事。
“出兵關外的時候,就叫傷心嶺?”
“是。”黃石嘆了一口氣,以前這個典故只是聽著好玩,來到這個時代,眨眼間就生死兩隔,比如那個以身殉職的馬前卒,讓黃石對這名字有了很深的感觸。
“國朝近三百來,百萬同袍遺骨關外,方有海內安康,壯哉!”賀寶刀豪氣大振,連聲嘆息手邊無酒:“華夏自三代之後,武功之盛當屬我大明,壯哉!壯哉!”
黃石雖然心中不以為然,但卻不想多話,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豪,無論放在什麼時代都是可歌頌的感情,軍人的驕傲更是令人心潮起伏。
不想賀寶刀見長官沒有附和,就連著偷看了黃石好幾眼,顯得有些無禮,黃石淡淡地解釋說:“我覺得漢、唐也不錯。”
“哈哈,”賀寶刀爆發出一陣狂笑:“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明無漢之和親匈奴,更無有和夷狄結為兄弟之盟,敢犯我大明者,必要趕盡殺絕,周圍夷狄,定要他們俯首稱臣。唐天子要稱天可汗來拉攏夷狄,到了宋,納幣不說,還有什麼鳥阿骨打、鳥成吉思汗亂我華夏。現在蒙古那幫蠻子,連成吉思汗這個汗位都是我大明冊封的,哈哈。”
“賀千總,慎言!”黃石斷喝了一聲,元太祖的地位是朱洪武欽定的。雖然現在蒙古的青吉思汗是大明冊封,但按照這個時代的邏輯,賀寶刀對元太祖不敬就是對明太祖的金口玉言不敬,就是對大明天子不敬,就是對朝廷不敬……
賀寶刀被黃石一喝就洩了氣,但還是小聲咕噥說:“騷韃子。”
嚮導把臉別了過去,裝作什麼也沒有聽到。這個嚮導也是軍戶出身,幾百年來明軍和蒙古人反覆廝殺,軍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對蒙古人或者他們的祖先有什麼好感。
更何況明朝對異族一向堅持強硬政策,絕不和談更絕不妥協,皇帝被擄走也一定要打到服為止,明朝皇帝還曾親自上戰場,親手殺了一個蒙古兵,這也是華夏曆朝的獨一份。
過了一會兒賀寶刀又不安分起來:“強漢還算能和我大明比比,前唐從開國就蠻夷稱兄道弟,後來棄京師潛逃,開國百年就被攻破首都,隨後二百年夷狄在中原屢屢進出,唐天子可沒有得力的武將勇士,如何能同我大明相比?哈哈,哈哈。”
說到武人勇士這就是賀寶刀在胡扯了,畢竟他接觸到的主要是明的豐功偉績。漢唐武人亂政的教訓讓宋開始崇文抑武,從此再也見不到天子登臺拜將,武人在萬民的歡呼聲中慷慨出征的壯麗景象。
賀寶刀還在喋喋不休地說著什麼,黃石卻是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來到明朝這麼久,他漸漸學會用明人的視角看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宋朝的慘狀給明人的震動太大了,這個朝代是中國歷史上手段最僵硬的一個,思考方式和歷朝完全不同,所有的外交手段都被歸為怯懦。
黃石發現在明朝,最有市場的一句話就是“夷狄人面獸心,反覆無常,絕不可信。”
蒙古的殘酷屠殺讓北方漢人銳減六成的人口,南方損失也超過三成,華夏的仁慈和包容就此從歷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從上到下的警惕和懷疑,明朝對北方異族只有一種語言——打。
黃石記得有不少專家教授抨擊這種野蠻的民族政策,滿清入主中原後的手段他們認為好得多,清朝的“大帝”們不歧視華夏眼中的“夷狄”,還肯把格格不停地送去蒙古——靠女人的身體維持和平多好啊,還多了不少風花雪夜談資。
一絲嘲諷的笑意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