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首相飛快地看著檔案,有時評論幾聲,有時緊皺雙眉,有時拍案叫好。計劃分為三部分,各自獨立,總成一體,內容複雜,涉及的兵力和兵器很廣泛,有些還在試驗中。邱吉爾時而引用歷史故事來稱讚其中用兵之妙,時而援引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為計劃做些改動。他雖已六十有八,卻永遠靜不下來。他的目光敏銳,言辭鋒利,直覺驚人,思維時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但他也常常嬌柔做作,虛張聲勢,故做驚人之語。
他終於看完了全部計劃。他從檔案上抬起頭來,又從煙盒中拿出一支古巴雪茄。自從一八九五年他前往哈瓦那從事首次新聞採訪後,他便染上了很重的菸癮,歷時半個世紀。
&ldo;很好。達德利。我要說的是,為什麼我們不早點兒就實施這個計劃,卻拖到了現在&rdo;
龐德解釋說:&ldo;謝謝,溫斯頓。事情總得一步步來。我們都拘於傳統的海戰戰術,想用一支護航隊誘出&l;提爾匹茨&r;號,再用本土艦隊消滅它,如同擊沉&l;俾斯麥&r;號一樣。但這回條件不同,北極不同於任何海域,氣候反覆無常,本上艦隊動輒為流冰和大霧所阻,失去了殲敵良機。nc-17船隊的損失,迫使我們尋找非常規的途徑。另外,&l;鍛工&r;計劃所需要要的技術裝置、外交談判和特工前提一直在努力中,直到今天才剛剛俱備。正如一句英格蘭諺語所說:成功容易矇住人的雙眼,失敗才使人耳聰目明。&rdo;
&ldo;好吧!&rdo;邱吉爾看看手錶,&ldo;一會兒把你的那些小夥子們都叫來吧,我要親自見見他們。&rdo;
一九四二年的秋季,英國首相的時間表還是安排得相當緊的。他必須精力充沛地應付全球戰場上的局勢。此時此刻,偉大的同盟正處於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法西斯狂潮達到了它力量的頂點。狡猾、堅韌的&ldo;沙漠之狐&rdo;隆美爾。一路推進,迭克雄關,居然拿下了北非軍事重鎮託卜魯克,英國第八集團軍節節潰敗,一直撤到了埃及邊境鐵路小站阿拉曼。首相決定撤換指揮不力的奧金萊克將軍,他正準備派伯納德&iddot;蒙哥馬利前往。阿拉曼反攻只是盟軍北非戰略的一半。另外一半,邱吉爾已同羅斯福談妥,將由美軍在西北非海岸登陸,司令官是德懷特&iddot;艾森豪將軍,作戰代號叫&ldo;火炬&rdo;,從背後包抄隆美爾。&ldo;火炬&rdo;點亮時,隆美爾的末日就到了。最近他腦子裡除了&ldo;提爾匹茨&rdo;就是隆美爾。他在下院演講時甚至讚揚了這位敵人的將軍。消滅&ldo;沙漠之狐&rdo;,才能解他心腹之患。當然,東南亞的戰局也令他不安。日本全部佔領了緬甸,正準備向印度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日本人甚至扶植了一個印度人的傀儡政府,企圖推翻英國人在印度長達二百年的統治。海上的損失也令他心焦,德國潛艇越來越猖狂,脆弱的護航隊體制幾乎被打垮……一連串的失敗,加上nc-17的損失,使首相在下院受到了約翰&iddot;沃德沃‐米爾恩爵士的非難。這位保守黨同僚指謫他領導無方,用人不當。要求對邱吉爾舉行一次不信任投票。投票舉行了。幸虧英國有戰時朝野團結一致的傳統,議會以四百七十五票對二十七票擊敗了米爾恩的不信任案。他繼續坐在這裡,但能坐到幾時呢?
邱吉爾飛快地處理著公文,他的思維完全捲入遠方的戰爭裡。大英帝國在世界上稱雄三個世紀了,它的精力似乎枯竭了,兩次大戰汲盡了它的精英、金錢和動力,它正在變成一個其大無比的空架子。他成了一個末世的首相,要維持這副空架子,這個面子,卻沒有這個能力。英國在他的手中,一步一步走向一個二等國家,邱吉爾預感到這點,唯其感到,才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