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明安公主(第1/2 頁)
只見一片樹林裡緩緩飄出了炊煙,這是義軍的廚子們,在為將士們做著不算可口但是勉強能夠管飽的早飯。
隨著投誠的朝鮮軍和主動追隨的百姓越來越多,義軍的後勤壓力也越來越大,廚子們就算二十四小時輪轉也忙不過來。
於是乎後勤部門也開始擴招,朝鮮婦女可以做些雜活,但是後勤部的核心部門的伙伕是重中之重,絕對得經過嚴格考核。
就如同後世的政審,義軍將士們在對待自己的吃飯問題上可是不敢含糊的,簡直是在不遺餘力地進行篩選。
首先得是人品得信得過,如果那廚子是個不乾淨的人,在飯菜裡下了毒可咋整?畢竟易清山遇刺事件還歷歷在目。
其次得是好吃,也不說比得上下館子的滋味,那也得是下得去口的,如果太難吃那每天的吃飯都是一種折磨,畢竟不少將士兒時都經歷過吃樹皮充飢的往事。
最後便是得手腳靈活,將近五萬人的義軍隊伍每天的食物需求可不是個小數目,每天光是切菜就能把菜刀切冒煙,刀功也不能落下,炒菜更是得快,畢竟這麼多張口等著吃飯呢。
在這種篩選下,眾多的參與者也只有數百人得到了錄取,他們算得上是義軍的命脈了,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而出了森林後再走數十里地便是慶源郡的首富慶源城,這裡因為臨近邊境前線,因此城防異常堅固,守軍亦有一萬之眾。
在小國寡民的朝鮮,能湊出一萬軍隊守這麼一座城已經很不容易了,整個朝鮮王國全國的軍隊撐死了也就幾十萬,其中一半還是邊軍。
因此慶源郡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而我們的主角易清山顯然頭頂著主角光環,在與朝鮮百姓朝夕相處之下,也慢慢地學會了這時候的朝鮮語,畢竟他有現代韓語的基礎,所以學起來也不是那麼吃力。
易清山從百姓的口中瞭解到,慶源郡擁有著重兵把守,並且郡守還是個老奸巨猾的文官,絕對不是那麼好拿下的。
聽了當地百姓的話,易清山動了繞過慶源郡,將後面的城池先攻佔的想法。
且不說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這樣一來慶源郡就會和下面的咸興府成掎角之勢,反而不利於易清山計劃的實施。
原來在此之前易清山已經料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朝鮮國力不盛,但對於自己這麼一支剛剛創立不久的起義軍來說,想要將其消滅還是綽綽有餘。
更何況朝鮮還有宗主國大清的庇佑,易清山也沒有把握自己的小把戲能夠騙過康熙多久,畢竟人家可是號稱千古一帝,智商可不比他低。
所以易清山將鄭之豹等水師留在了江邊,命其收編船隻,到時候水陸兩軍合圍咸興府,攻佔之後再與朝鮮談判索要一些好處。
如果真的要完全佔領朝鮮那是不可能的,畢竟雙方國力差距不小,耗都得被人耗死,況且他們出兵的理由,也不過是討個說法而已。
易清山順勢收回心神,將手裡的粥飯一口悶掉,接著便掏出堪輿圖制定作戰計劃。
為了出其不意,義軍先繞到南面,再發起猛攻,可結果是城內守軍就跟早有準備似的,城門早已被堵死,怎麼撞也撞不開。
沒辦法只得改換攻心戰術,迅速地將攻城士兵給叫了回來,又讓對朝鮮朝廷有怨恨的當地百姓藉著掩體叫罵。
至於為何朝鮮這邊有所準備,易清山也猜的到的。肯定是曹中平那該死的傢伙,兩次都讓他給跑掉了,這次肯定是他跟郡守通風報信了。
一念至此,易清山便想要強行攻城。
正待他準備讓朝鮮百姓下去休息的時候,城頭上出現了一名衣著華貴的人,而在其旁邊一副點頭哈腰模樣的人正是郡守陳炳旗。
而那名正端視著易清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