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4/4 頁)
虛擬螢幕,是飛天裝甲的三維模型圖形,以及金屬基因的分析圖,還有分離出來的人類基因相關資料。
和學習製作一級裝甲時的單純模仿不同,林文領導的裝甲製作小組,在學習二級裝甲一開始,就把資料分析放到最前面。
比如飛天裝甲,在學習製作之前,根據書上的資料先在光腦上製作出三維數字圖形,接著計算金屬基因的結構和各項屬性,最後找出來需要結合的人類基因,並把結合方式和能量執行方式計算出來。
最後才開始著手製作裝甲。
這種方式是在製作光復者和紅魔裝甲時,所用到的方式。
林文把每一款的裝甲製作,都當做了一次發明創作,這種方式雖然進展緩慢,可是僅僅製作了一百多款裝甲,林文、樊向東、陳皮皮和沙曉曉已經對二級裝甲的結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而且速度會越來越快。
現在樊向東只要把一款二級裝甲的三維圖形制作出來,就能把各項結構引數寫出來。
這是天才數學家特有的思維方式,比林文計算的效率高一倍。
但是無可置疑,林文兩隻手實在是太穩定了,因為製作過紅魔,二級裝甲的製作對他來說極為簡單,到現在為止,每一款裝甲都是一遍製作成功,從來沒有製作過第二遍。
如果林文願意,他能在一個星期之內把剩下的所有二級裝甲全部製作完畢。
林文在尋找二級裝甲奧秘,二級裝甲總共有六條基因鏈,結構和一級裝甲完全不同,但是林文從二級裝甲裡照樣分析到了和人體面板基因結合的模式。
這種模式表面上看起來是全新的,但是經過反覆的計算和研究,不過是一級裝甲經典結構裡某些模式的變形,同樣強化的是面板,卻可以容納更多的能量流。
這種模式似乎比一級裝甲的結合模式更為高階,可是能量流增大無疑會加大對人體基因的衝擊力度,有些人基因強度差,就可能無法裝備二級裝甲。
透過繁雜的計算,林文把這些模式全部標註出來,並且相信如果完全還原為一級裝甲的製作方式,二級裝甲也會人人都能裝備,但是製作的複雜程度將要接近四級裝甲。
除去這些和一級裝甲結構作用雷同的基因結合模式,剩下的就是二級裝甲特有的金屬基因和人體肌肉基因結合的模式,林文需要從這些模式裡還原將要結合的人體基因。
比起一級裝甲先找到基因,在分析結合模式和能量執行方式,二級裝甲製作,林文應用過的是先熟悉結構模式,再尋找基因。
目標性更強,速度更快,遺憾的是隻能侷限於380種經典模式所涉及到的人體肌肉基因。
這種學習方式似乎同華曼秋研究一級裝甲方式相同,但是林文是在製作中同時進行的,而且因為一級裝甲的知識儲備,所以進展的更快。
十幾分鍾之後,林文把樊向東、陳皮皮和沙曉曉的手法錯誤指出來,再過半個小時,樊向東率先完成了飛天的製作,再過五分鐘,陳皮皮也完成了,而沙曉曉則在十分鐘之後也成功製作出來。
樊向東一臉喜色:“林組,按照我們的速度大概到明年開春就能把二級裝甲經典款式製作完畢,總算起來二級裝甲的學習才用了兩年稍微多一些,而一級裝甲我們學習了將近六年,效率提升了將近三倍啊。”
林文說道:“這沒什麼可欣喜的,學習一級裝甲的時候,我們年齡還小,不管是計算能力還是動手能力都差,而且萬事開頭難,一級裝甲等同於入門,其實相對難度要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