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5 頁)
她是如此的美麗
希望你能收得到
希望你能快快地好起來
希望你是節目中的主角
所有的星光為你點亮
你是微笑的女王
國家旅遊局局長鄒琪偉在為《中國女孩文花枝》一書所寫的序言中,一開首就說:“湖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文花枝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最近的事實,再一次活生生地說明了湖南具有催生人才的人文精神。文花枝勇於犧牲,樂於助人,愛護尊嚴,甘於清貧,追求執著,敬業有恆,堅強樂觀,挑戰命運,能霸蠻,不怕苦,這些湖湘文化所倡導的精神,成為她具有的本色。文花枝成為新世紀的中國女孩,說明湖南人繼中國男孩雷鋒之後,仍然在國人精神風貌的塑造中,起著榜樣和表率的作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在文明中張揚野性(1)
古代的湖南人被北方人稱為蠻夷,而湖南人也喜歡張揚自己的蠻性。但是,野蠻是一個在文明比照之下的相對的概念。要論及古代湖南的文明程度,其實比中國其他的各個省份,確實又野蠻不到哪裡去。
湖南人的歷史,與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悠長。
考古學的發現告訴我們,在三百萬年前到一萬年以前的這段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湖南就已經有了先民生活的遺蹟。
湖南地處中國南部,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境內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交織縱橫,雨量充沛,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為遠古人類從事採集、漁獵和發展原始農耕提供了有利條件。湖南先民們在這種地理和生態環境下,以智慧、勤勞和勇敢,不斷開拓進取,與大自然進行搏鬥,求得生存和發展,創造了最初的原始文明。
長沙處於湘江下游湖南的中部地帶。長沙這個地名,雖然在周成王時才出現,但在遠古時代,就已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距今約九千年左右,湖南的原始先民從舊石器時代跨入了新石器時代。七千一百年前的長沙先民,已能建築幹欄式高閣建築物。他們
辛勤耕耘勞作,逐步發展了原始農業和原始飼養業。
中國北方人的戰爭,給湖南帶來了一些改變。炎帝與黃帝這兩位兄弟統領著兩大部落,在涿鹿大戰,炎帝敗北,炎帝部落的一部分融合於華夏族,另一部分則被迫遷徙,居住在長江中游和洞庭湖南北。
據傳說,炎帝部落的某些支系南遷到湖南境內各地,從洞庭湖畔直達九嶷蒼梧。於是首先有了炎帝陵的遺蹟。晉朝的皇甫謐說,炎帝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駕崩後葬在長沙。傳說炎帝為民眾治病,遍嘗百草,在湖南一天就遇到七十種有毒的植物,終因嘗斷腸草中毒,在長沙去世。炎帝死後葬在長沙的茶陵,他的後裔遷居到這裡。茶陵是秦漢時期長沙郡或長沙國的轄地。南宋時從茶陵分設了一個酃縣,就是今天的炎陵縣,炎帝陵在酃縣境內。炎帝陵帶有傳說色彩,反映了炎帝后裔南遷到湖南和長沙地區的史蹟。
由於炎帝部落較早從事原始採集,從狩獵生活過渡到原始農業經濟,因此,他的後裔南下湖南後,傳播農耕技術,促進了湖南農業的發展。長期以來,湖湘境內留下了不少炎帝的傳說。例如有一次天上降下谷種,神農拾起來,教人們耕作,在當地設定禾倉,後來設縣,稱之為嘉禾縣。赤松子是神農氏的雨師,瀏陽與華容就分別有了赤松山和赤松子亭。這表明當時人們已重視氣象與農業的關係。
炎帝把農業帶到了湖南,湖湘人民對他十分懷念。衡湘百姓在清代還紀念著炎帝,隔幾里地就供奉一根柱子,在春天祈求秋天的豐收。
炎帝、黃帝以後,我國又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堯、舜、禹傳說時代。
舜帝年輕時就“好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