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宗棠為了從俄國人手中收復伊犁,以將近六旬的高齡,命手下八名彪形大漢抬著一口為自己準備的南方特有的黑色棺材,從肅州出行。四百名威風凜凜的親兵在前面開路,四百名護衛簇擁在後,他本人鬚髮皆白,騎在一匹白馬上,神情凜然。沿途圍觀的百姓,說他仿如抬著棺材戰龐德的關公。他如此示威,是為了給正在談判桌上與俄國人交涉的曾紀澤撐腰,這兩個湖南人相互配合,取得了成功。因此,梁啟超說他是“百年來對中國貢獻最大的人”。
投身維新變法的譚嗣同,被袁世凱出賣之後,不肯出逃,身陷囹圄,咬破指頭用鮮血在獄牆上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悲壯詩句,然後在菜市口引頸就戮,心甘情願為中國近代的改革付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黃興為了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而出生入死,始終把失敗看成另一次戰鬥的起點。他的步伐總是那麼堅定,意志總是那麼堅強,動作總是那麼敏捷。他的身影在硝煙炮火中閃躍。他不畏艱險,淡薄名利,為孫中山的事業取得成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蔡鍔與袁世凱有不錯的私交,彼此之間沒有個人恩怨。但是為了反對袁世凱的復辟倒退,他第一個挺身而出,要用武力把袁世凱趕下皇帝的寶座。他的心裡只有民族的大義,他一定要貫徹自己認定為真理的主張。
毛澤東為了締造一個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付出了犧牲六位親人的慘痛代價。秋收起義後,白色恐怖一度達到極端,中國革命處於最低潮。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革命的隊伍拉進深山。中央某些同志對他的非難,令他煩惱不已。更讓他傷心的是,湖南作為他鬧革命的發家地,他一手建立的湖南共產黨組織裡的某些人也在詆譭他。回想起整個夏天的一切,他的心像割肉一樣疼。他的愛妻楊開慧帶著兩個孩子,正處在長沙的險惡環境裡,韶山的親人也將面對國民黨的皮鞭毒打。眼前的處境非常艱難,他的頭髮蓬亂,破爛的衣衫裡藏滿了蝨子。他顧不得那麼多了,他所關心的只有革命的前途。他從來沒有想到要去租界或者出國避難。他率領人數不多的部隊上了井岡山,開始了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並且帶領共產黨和紅軍從這裡走向了全面的勝利。
足以佐證湖南人最有血性的例子不勝列舉,湖南人的故事總是那麼引人入勝。以上所舉的幾個湖南人的作為,說明在湖南人成才的因素中,血性和剛猛的意志是最大的驅動力。湖南人能夠拼搏,能夠吃苦,能夠奉獻,能夠容納外來的文明,都是因為血性使然。
湖南話中有一個方言詞彙,叫做“霸蠻”,它的意思,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可以說,霸蠻就是一個人挑戰自己的極限。湖南人很欣賞“霸蠻”二字,認為自己是“霸得蠻”的人。湖南在古代本是一塊蠻荒之地,這裡的居民被稱為“南蠻子”。也許這是外省人對湖南人的蔑稱。不過,湖南人本身並不以“蠻”為恥,而是以“蠻”為榮。因為這個“蠻”字之中,就包含著湖南人的血性。蠻,就是不信邪,不怕鬼。蠻,就是天不怕地不怕。蠻,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見了棺材不掉淚。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什麼是血性?(2)
湖南人的霸蠻是有歷史淵源的。湖南人的祖先是好鬥的三苗。
在遠古時代,炎帝與黃帝是同一時代的兩個超級大部落的首領,炎帝活動的區域靠南,黃帝活動的區域靠北。炎帝是黃河以南各個少數民族的首領。他的勢力先是比黃帝大,他想取得盟主的地位,和黃帝在阪泉打了一仗,結果自己打敗了。他回到南方的老家,為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口嘗百草,所以他又叫神農氏。他死後,葬在今天的湖南株洲市的鹿原坡,這個地方後來叫做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