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2 頁)
「你為啥把這種敗類招來?」江九天依舊氣憤難耐。
「來來來,咱倆好好說說話。」藤洛雖十分不滿江九天的偏激言行,但也知道,和這類文人打交道,對著吵是絕無效果的,只能慢慢疏導。
墨乞兒和阿睿進屋了,藤洛又費了好多口舌,終於說服江九天坐到臺階上。
藤洛不滿江九天的過激,卻也理解江九天的心結。在江九天心中,是那丐婆毀了他的一生,多年行乞,遭受無數白眼和言詞侮辱,江九天把一切的忿恨,都歸咎到坑蒙拐騙的惡丐身上。而今天遇到阿睿,終於有了發洩的機會。
藤洛清楚,短時間內,想讓江九天把阿睿和惡丐團夥區分開來對待,是不可能的,只能想辦法先平復江九天的情緒。
「江舉人,您先別急。你恨他們惡丐,我理解,如果說恨,我藤洛對惡丐的厭惡,絕不亞於江舉人你。但我覺得,你實在不該用那麼刻薄的言詞說當兵的。您是有學問的人,應該比我清楚,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怎麼能把『兵』說成三教九流裡最卑微最下賤的呢?」
阿睿不在場了,藤洛又是一口一句「江舉人」喊著,江九天不再叫囂,嘆了口氣,道:「唉……藤公子,你來得時間短,不知道咱天保朝那些當兵的行徑是多麼令人髮指啊……」
「哦?」藤洛見江九天的情緒平穩下來,終於鬆了一口氣。江九天因「船艙緋聞」而對丐兒心存怨恨,藤洛可以理解,可他為什麼要大肆詆毀天保王朝的軍制呢?難道,天保王朝的軍制比那部《天保律》還要奇葩不成?
第45章 生當帶吳鉤
藤洛順著江九天的情緒,安撫了他幾句,江九天慢慢平靜下來。
藤洛問道:「江舉人,我見識低,說句話,您不要介意。」藤洛先放低身價試探著。
江九天這種文人,最大的本領就是「犟」,如果唇槍舌劍地爭辯,他即使沒理,也要辯出理來;而如果對方降低身價,客客氣氣地討教,他反倒承受不了,會愈發謙虛客氣。
藤洛正是抓住他這個心理,平心靜氣且恭敬謙遜地向他請教。
江九天即便有火,也沒了發洩的目標,終於恢復了常態,示意藤洛有話儘管直說。
「您方才好像對咱天保軍制極為不滿。藤洛不才,卻也知道大丈夫的志向,不外乎出將入相。讀書之人,開府建衙入閣拜相是為追求;而習武之人,躍馬橫刀馳騁沙場,求得將旗帥印,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您為何如此瞧不起從軍之人,還將其列在惡行累累的丐兒之下?」
「唉,藤公子,你不瞭解啊。」江九天的話匣子開啟了,藤洛也終於瞭解了天保王朝與周邊鄰國的關係,以及王朝的軍制。
自黃帝問鼎中原,各部族始得統一,統稱「華夏」。而自大禹帝建立夏王朝,歷代王朝更迭,均以華夏族為名,且始終以中原為根基,稱中原為「中土」,而周邊諸國被蔑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至天保王朝,太祖成賢英明神武,王朝疆域拓展到極致,整個中原大陸盡歸王朝所有,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此時,東至大海,南至百越,西至天山,北至大漠,已盡歸中原天保王朝。天保王朝,擁千萬裡疆土,兩萬萬臣民。
東南蠻夷諸國盡被融合,西部有天山為屏障,西戎諸國難以逾越,對中原天保王朝也難以構成威脅,只有大漠之北,尚有北狄,但北狄遊牧部族,勢力微弱,且各小部族自立為王,常年為爭奪肥美牧場而相互爭鬥,因大漠隔阻,雖偶爾騷擾中原北疆,卻也構不成什麼威脅。
天保大業已定,太祖成賢並不以大欺小,而是制定了「治國三和之策」,也就是「天地和、睦鄰和、君民和」。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