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第1/4 頁)
雖然夏威夷群島被稱為檀州,但各個島嶼的名字,卻跟後世大同小異,因為是按照本地土話音譯的。
不過對於中國航海者而言,眾島有著更直白的名稱:大島(夏威夷島)、二島(毛伊島)、三島(莫洛凱島)、四島(瓦胡島)……根據地理位置,由東向西進行編號。
當年李銓率隊航行,首先是在大島登陸,但把據點設在二島。
原因很簡單,大島的酋長勢力太強,不是那麼好控制的。而二島的酋長,地盤相對狹小,人口相對稀少,揉捏起來更容易。
二島酋長雖然割出一塊租借地,用以安置李銓船隊的傷病員,但近水樓臺先得月,透過貿易迅速增強實力。隨即悍然發動擴張戰爭,征服吞併了更弱小的三島,並且得知了一些外界情況,居然宣佈建國成為國王。
建國之後,國王沒去攻打更遠的四島,而是直接向大島勢力發起挑戰。
雙方交戰長達二十年,期間互有勝負。他們不斷討好中國人,以更優惠的價格,用土特產跟中國商人換取鐵器。發展到後來,主動割讓天然良港,換取中國商人手裡的火器。
中國商人坐收漁翁之利,故意拖延戰事,如果哪邊取得一次大勝,就暗中賣給戰敗方更多物資。
最終,戰爭因為一場瘟疫戛然而止。
也不知是中國人從本土帶來的病菌,還是在墨西哥貿易時染上的病菌。反正夏威夷群島瘟疫爆發,第一年就死了數千人,第二年的死亡者更是上萬,兩位土著國王不得不休戰。
跟西方殖民者不同,中國人非但沒有主動擴散病菌,反而真的全心全意幫忙防疫——前提是國王給足財貨。
……
大島(夏威夷島)的正東方,有一處海灣是天然良港。
根據島上的土話,此港音譯大概是“黑諾”。中國人改了改,變得更雅緻,最終定名為“惠若港”。
在二十年戰爭期間,國王把海灣租借給四海商社,每年的租借費用是一塊銀元,並一次性提供100把火槍給國王。
當時大島國王非常高興,事後卻懊悔不已,因為他無法制作火藥,每次打仗還得額外花錢買彈藥。而且從此被利益繫結了,一旦跟中國人翻臉,那100條火槍就變成燒火棍。
程墨帶著伊察王國的使者,乘坐中國商船在惠若港登陸,必定要去拜會費家之人才行。
費純的弟弟雖染疫而死,卻留下了後代。
而且由於費純的不斷資助,從國內和墨西哥招攬華人,每年都要送幾個過來。流放到夏威夷的費氏家族,已透過購買的形式獲得近2000畝耕地,擁有160多人的半佃戶半自耕農附屬勢力,另外還擁有一座大山用於採伐檀香木。
惠若港頗為“繁華”,是太平洋最大的中轉補給站。
不僅有四海商社的船隻,還有國內其他商社到此。當然,西班牙船隊被禁止靠岸,一旦靠岸必定遭受攻擊。
港口西北方的山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稜堡。
稜堡裡駐紮著50個正規兵,都是在國內犯了嚴重軍紀,帶著妻兒被扔到夏威夷將功贖罪的。
也有文官。
主官的職務叫“檀州殖民使”,類似殖民地總督,但級別只有正八品,由主動報名的高等吏員升任。
緊挨著稜堡,是官吏和士兵的家屬住宅區,更外圍則是平民住宅區和商業區。商業區跟碼頭連成一體,附近還居住著許多島上土著。
那些土著來源於戰俘,兩國交戰,催生戰俘,按規矩要拿去殺了祭神,或者充當奴隸砍樹種地。
中國老爺們心善啊,花錢買下戰俘。
而且,來自大島的戰俘,全部安置在二島。來自二島的戰俘,全部安置在大島。他們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