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四隻耳朵的水猴子!(第2/4 頁)
之後,張匪直起身,望向大禹,
“司空,寧遠河明面上16條支流,”
“其中,寧遠河的主要幹流舂水,它的上游分東西兩支,”
“其中東舂水發源於荒塘鄉牛塘嶺南麓,流徑石家洞、鯉溪、永安、柏萬城,至禮仕灣茄子園村兩江口,全長40千米。”
“西舂水發源於桐木漯瑤族鄉小源,過上龍盤蛟源河,經清水橋、柏家坪、雙井圩,至禮仕灣茄子園村兩江口與東舂水相匯,全長32千米。”
“此外,還有泠河,”
“又名泠江,”
“其上游主要有兩條支流:”
“一支發源於藍山縣團園山,一支發源於灣井茶羅坪。北向下灌四公堂匯合後,流徑東城、冷水、轉西流經縣城,至天堂鎮兩河口荊家碼頭與舂水匯合,匯流約15千米出境,至道縣三海洞村附近與九疑河匯合。”
“還要再加上九疑河。”
“九疑河上游分東西兩支流:東支源於九疑山南香爐石、三分石、畚箕窩等峰谷,中以牛頭江、紫荊河較大;西支源於九疑山西南黃龍山、黃河、癩子山,中以母江河較大。東西兩條支流在別江口歐家附近匯合,過九疑、香花鋪、水市、大陽洞,經大陽洞圩坪上約1千米處出境,至道縣三海洞村附近與寧遠河相匯。縣境流程102千米。”
“對了,還有仁水!”
“仁水發源於中和鎮西山東瓜漯,流經中和、慕投,至庫裡下游2千米處出境,於道縣油湘的小河口與寧遠河相匯,全長359千米。仁水大小支流12條,流域面積2324平方千米,落差529米。”
“這四條寧遠河的支流的開通工作,必須要因地制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該加固堤壩的加固堤壩,”
“該開渠引流的開渠引流,”
“司空兄,你帶來的三千人手,這些日子恐怕是沒有休息的時間了。”
大禹望向張匪,目光堅毅,聲音中帶著讓人信服的力量,斬釘截鐵道,
“面對這滔天的洪水。”
“我大舜皇朝之軍人,寧死不退!”
“只是殿下在那河底,一定要小心為上。”
張匪淡定點頭,
一切安排完畢,
張匪站在寧遠河還未坍塌的堤壩之上,
在其身後,寧遠軍三百人整齊而立。
而後,張匪的聲音響徹而起
“寧遠河底七條支流堵塞,“”
“三百人,每五十人一組,攜帶一顆避水珠,負責一條河底支流的疏通工作”
“你們到了河底,一定記得尋找長三丈,寬五丈的紅色飄帶,”
“河底支流的入口,就在那裡。”
“至於最大的一條河底支流,交給我!”
“寧遠軍,”
“聽令!”
三百軍人齊聲大吼!
“在!”
張匪大手一揮,毅然決然道,
“跳!”
霎時間,
張匪的身軀,
已經率先填入了波濤洶湧的寧遠河底。
緊跟著,
三百寧遠軍,
攜帶著最原始的挖掘工具,
以大無畏的精神,
一個個同樣落入了寧遠河底!
此刻,
寧遠河底部,
張匪屏息靜氣,
跟隨著一條暗流不斷往前。
半個時辰之後,
張匪發現了此行的目標。
一條鮮豔的紅絲帶,就係在不遠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