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澄心堂紙(第1/2 頁)
點“科技樹”的事情急不得,可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加急完成,那就是發行“大唐鹽票”。
李煜雖然對金融學一知半解,但他也明白,發行紙幣不是“發紙幣”,平白無故,塞給別人一疊紙錢,然後告訴他們,以後就用這個買鹽!真要這麼做,一說明自己是個蠢蛋,印了一堆錢,費時費工,一點好處沒撈著不說,還意味著印出來多少面額,將來就賠多少面額的東西。
二來,也沒人相信啊!印出來的東西再好看,也不是名人字畫,在老百姓看起來除了做糊窗戶紙之外,就是擦臀、引火等之用,實在是價值不大。
所以,在“大唐鹽票”作為一種新鮮事物誕生時,它的發行必須存在一個合適的契機。
而在當下,就是最合適的契機了。
“金陵鹽荒”年年發生,已經在老百姓心理上形成了應急機制,尤其這幾天的鹽價,如同先神州火箭升空、再到蛟龍潛水艇下海一樣,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幾乎對每個人都形成了強烈刺激。
在這個時候發行“大唐鹽票”,不僅可以快速引起老百姓的關注,還能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們手中“一張紙”代表的強大國家信用。
李煜的底氣,就是充足的食鹽儲備!
一方面,揚州方面還欠三十五萬石、五千六百萬公斤鹽,等到運來之後,就全部存到官鹽署。
另一方面,侯、袁、趙、廖、歐陽五家的商號,以一文錢三斤,到了最後甚至一文錢十斤的低價,囤積了五十萬石鹽!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很多金陵鹽商為了發大財,在向“五大商號”買鹽時,因為現金不夠,就把店鋪抵押給了五大商號,如今,鹽價暴跌,大多數都血本無歸,“五大商號”順利地接收了他們的鋪子。
鹽商本質上是一種“批發商”,因為有唐一代之後,鹽業就開始實施“就場專賣制”,在製鹽、收鹽、運鹽、銷鹽四個環節中,國家只參與到前兩個環節中,透過給鹽場、商人辦法“綱鹽執照”,從而控制產鹽環節、批發環節的稅收。
經過這一次鹽荒風波後,至少金陵範圍之內,五大商號掌控了大部分的批發環節,除了直接面向老百姓販賣食鹽之外,還可以對貨郎、酒店、茶鋪、油店等商家批發鹽,更何況,“五大商號”本身也有不少店鋪,也能夠成為鹽的終端銷售點。
這樣一來,就為“大唐鹽票”的發行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如何突出“大唐鹽票”的價值呢?
就是專項專賣、不打折。
李煜設計的“大唐鹽票”,除了在上面標註金額之外,還標註能夠兌換食鹽的分量,例如“當年十文一斤”,意味著這張紙鈔不僅能夠當十枚銅錢花,同時,不管任何情況下,只要在一年以內、指定鹽鋪購買,都能買到十斤鹽!
這樣一來,就能有效避免了通貨膨脹,老百姓不至於被盤剝。
“大唐鹽票”的發行思路就是這樣,可接下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防偽印鈔!
“大唐鹽票”吹得再天花亂墜,說白了,就是一張紙啊!
造一張紙的成本,可比造一枚銅錢的成本低多了。
自從南唐“以鐵代銅”之後,鐵錢的流通規模,遠遠超過了官方發行規模,用腳後跟猜想,也知道肯定有人在製造假幣。
可是,打擊製造假冒鐵錢的成本也很高,誇張點說,張三懂得鑄造技術,隨便找個鐵鍋、鋤頭啥的,就相當於搞定了原材料,支起一個鐵匠鋪,一天少說也能生產幾百枚鐵錢。
然後,找個地方埋起來,等到做舊之後,就拿出去花。
南唐保大二年,一枚銅錢可以換三枚鐵錢,到了交泰年間,一枚銅錢就可以換七、八枚!
所以,李煜想要自己的印鈔計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