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業餘記者(三)(第1/3 頁)
勞動讀書思考就是加林這段時間的全部生活內容,現實生活的艱辛和不如意使加林漸漸地明白了一切,生活沒有彩排,生活也不能複製。遇到什麼不遂心的事情時,加林便唸叨著這樣的一句話,同樣的太陽不一樣的天空,各人頭上頂著一片藍天,只是陰晴大小不一樣。因此,社會上每個人的生存環境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他過去政治課堂上所學的人們的社會地位是不同的,人們的社會分工也是不同的。
有時晚上睡不著的時候,高加林就走出窯洞,坐在離家不遠處的礆畔上,他一邊吸著煙,一邊在沉思,對於自己乖張的命運,他是不能像竇娥那樣站在大街上,面對於眾人指天呼地地奮力吶喊,鳴冤叫屈;也不能像屈原那樣背井離鄉,去尋找自己的精神樂園,用詩歌來抒發自己胸中的憤懣或以跳江來抗爭。生活天地留給他唯一能做出選擇的就是隱忍、隱忍、一再的隱忍。而接下來就是他應該像貝多芬那樣百折不撓地與命運去抗爭,以自己堅韌的意志去彈奏生活的琴絃,同時去傾聽那激揚著生命的回聲。
陝北這片神奇的黃土地,已給高加林的人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堅定了他的人生目標,是的厚厚的黃土是他的根基所在,這裡重塑(透析)了他的靈魂,這裡確立了他的人生理念,這裡培養完善了他的人格,他的生命之根將永遠的植在黃土之中。
黃土啊,黃土!厚厚的黃土,千百年來哺育了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高加林深知腳下的這塊土地就是一塊紅色的故土,這裡可以改天換地,難道還改變不了他的命運嗎?
每當高加林的情緒低沉和亢奮時,他都會高聲朗誦著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詩,
我命中註定要去奮鬥,
心中沸騰著永恆的熱情,
我有能力擁抱長空,
也有力氣把寰宇緊抱懷中,
我準備用理想和情感的威力。
把世界真諦把握。
——馬克思
一股洶湧的洪流,
呼嘯著獨自奔出山谷,
松樹在它前面轟然倒下,
它就這樣給自己衝開一條大道,
我也將和這股山洪一樣,
給自己開闢一條道路。
——恩格斯(注)
對高加林來說,既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的祖先早已把的烙印打在了農村,他就應該按著農村的生活來運轉。這裡用得著秦腔戲《三滴血》裡面反派人物晉信書的一句臺詞“放下詩書理訟事,理完訟事忙讀書。”把訟事改為勞動,就是加林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加林看來勞動累了最好的休息就是嘴上咂個煙,要麼看看書,動動筆;要麼手操著剪刀,剪貼報紙。一到雨天或夜深人靜,當他看書寫字疲倦時,他便拿起了剪刀,把報紙上平時選好的資料剪下來,邊剪邊篩選,然後歸類貼上。加林認為這種陶醉是難以與人分享的。漫長的黑夜,在文字裡長途跋涉的高加林,不知疲倦,他時常迎來黃土高坡上的第一道霞光。加林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起床也很晚,因而他的早晨常常從中午開始。
斗轉星移,暮去朝來,朝來暮去。加林貼上的剪報也越來越多,接下來加林便將貼上好的剪報活頁進行歸類,他將厚厚一沓反映祖國美麗河山,建設風貌,人文情懷的圖片,分省組合,裝訂成冊,美其名曰為《華夏掠影》。
日積月累,到現在加林大板櫃的端箱上已經摞了一尺多高的冊子,好十幾本,有《國際時評》、《文人趣事》、《英模人物》、《小說連載》、《中外歷史》、《文藝動態》、《文物與考古》、《讀書評論》、《鄉土文學》、《農業科技》、《黃土風情》、《戲曲與電影》、《港臺文藝》、《知識小品》等。
加林對剪報的熱衷,還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