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這部作品要細讀(第2/2 頁)
開篇說,在北宋嘉佑三年,首都開封瘟疫盛行,民不聊生。
仁宗皇帝派了洪太尉去龍虎山,宣請天師張真人到朝廷來祈禳瘟疫。
而洪太尉到了貴溪縣,在遊覽上清宮伏魔殿時,卻不聽勸阻擅自開啟了伏魔殿的殿門,放出了一道黑氣。
這道黑氣直衝上半天空,散作百十道金光,向四面八方而去。
據說這就是“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一共一百零八個魔君”的來歷。
有些神神叨叨的。
為什麼要這樣寫?讀者們一開始不明白。
但是現在,明白了。
首先,這一百零八個魔君,就是梁山的一百零八位人物。
然後,宋仁宗為什麼要派洪信到伏魔殿去?
因為出現了天災。
而洪信到了伏魔殿之後,不聽勸阻的放出了一百零八個魔君,這是人禍。
兩者聯絡起來,便是天災引起了人禍。
所以,這是要說明,梁山起義故事的來源,一方面由天意註定,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又是人為的。
試想一下,如果宋仁宗不派洪信到伏魔殿去。他能去掀開那個青石板麼?沒有掀開那個青石板,不就沒有梁山好漢的故事了麼?
所以,這樣的開篇意在說明,梁山為什麼會有起義的緣由。
梁山起義不僅僅是由天意造成的,實際上還是由人操作而成的。
仁宗時期是北宋的盛世。
那麼,《水滸傳》顯然就隱含著一種很深層的寓意,就是從盛世裡去尋求亂世的根源。
只是,這個盛世所隱含的亂世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書中沒有明確的指出。但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然後還有,什麼開篇的第一個人物是高俅?
而且還用了大量的筆墨,去寫高俅的發跡史。
這個問題也已經有了答案。
其目的是為了奠定《水滸傳》這部作品的基調。
也就是到了徽宗時期,宋朝的天下大亂,是自上而亂。
如果不先寫高俅,而是先寫我們熟知的梁山眾人,那就變成了天下大亂,是從下而亂,就怪不得宋朝的皇帝和朝廷了。
這樣一來,梁山眾人的起義,就有了不同的意味。
所以,先寫高俅是為了說明大宋王朝的朝廷裡,有了奸臣賊子,民間才會有人作亂。
而且,先寫高俅的發跡史,其實是在暗示宋江領導的梁山起義會失敗。
同時還揭示了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
因為他們反抗的其實並不是統治者。而是隻是想要除掉高俅等奸臣而已。
他們對皇帝還是忠心的。
對皇帝忠心。那麼,肯定會接受朝廷的招安。
最後也肯定會被朝廷的“借刀殺人”計策幹掉。
這樣的起義又怎麼可能成功?
所以,《水滸傳》的開篇真的隱藏了很多內容。值得慢慢去琢磨。
必須要細讀才行。
無數的讀者們議論紛紛。
李閒魚看了一會兒讀者們的議論之後,停了下來。
接下來可以考慮下一部作品了。
《水滸傳》完結了。但他打算帶到這個世界來的作品,還遠遠沒有結束。
還有很多很多的作品,他都會帶過來。
而這事不著急,一部一部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