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第1/2 頁)
財政情況在平和的局面下出現了良性迴圈。繼劉晏、楊炎、李巽、程異之後,又有一位幹練的大臣裴休成為帝國最後一位傑出的理財能手。他自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擔任鹽鐵轉運使以後,也是從整頓漕運入手,全面疏理了國家財賦的運轉。他借鑑當年劉晏的經驗,又立新法十餘條,徹底清除了元和以後的種種弊端,三年後,運到長安渭河碼頭的漕米便達到了一百二十萬斛,最多的一年是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達到了一百四十三萬斛,接近於天寶盛世時數量的一半,這也很不簡單了。
所有這些,顯然都不是皇上的高深智術所能辦到的。說得直接一點,宣宗應該感謝武宗,沒有會昌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情況也就絕不會有這些好轉。但這話也是說說而已,因為這種機會的出現,恐怕也很難說是武宗時期的功勞。
是時勢造就了宣宗的成功。若是沒有這種機會,無論宣宗再怎麼聰明過人,恐怕也難逃德宗那樣的厄運。陰陽互動,否極泰來,帝國已經動盪了近一百年,各式各樣衝突雙方都勢衰力竭,不免相互轉化、相互依託,以醞釀下一次更加激烈的衝突。宣宗的十三年就正是這樣,它宛如大浪跌下後濺起的波峰,濺得越高,也就將落得越深。它的平靜是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的,後來的事情馬上就可以看到。
可這一刻是平靜的,幸運的宣宗出現在這個平穩的時刻,有了機會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於是憑藉東風,浩蕩入雲。
宣宗的最後一年,有一位叫李商隱的人死在了離東都洛陽不遠的鄭州。此人比宣宗小一歲,但與宣宗同年去世。他的前半生與李宗閔、牛僧孺、李德裕之間的恩恩怨怨牽扯在一起,而後半生則與大中時代相始終。李商隱一直都沉淪下僚,鬱鬱潦倒,可正因為如此,反而造就了他輝煌的文學成就。
可在當時,李商隱卻是個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寂寞地死在京外異地,並不是什麼大事,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可是上天垂讖,往往就出現在一些不為人所注意的事情上。商隱死了,宣宗皇帝和他們的時代也接近了他的末日。這一切,在兩年前李商隱的一首詩中,早就訊息畢露了。可惜天機不可洩漏,就是作者本人,登高臨風,悲世傷身,儘管思緒交綜、愁悵萬千,卻也沒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二十字中竟成詩讖。
那是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李商隱罷梓州幕入京,在朝中擔任了一個小官。商隱最後的幾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期,先遭喪妻之痛,復又輾轉漂泊。隨著年歲之長,懷抱身世之慨,遂多見於詩什。這年夏秋之交的一個傍晚,商隱忽又幽緒襲來,悵惘莫名。躊躇片刻,決意獨自出遊,以排遣這無端感傷。遂命駕驅車,前往樂遊原而去。
這&ldo;樂遊原&rdo;本是一處廟苑,建立於漢宣帝時,後因破敗廢毀,成為一片勢高地敞的坡原。它位於帝京長安的東南方,登高回首,全城盡覽。本朝流傳的一首著名的曲詞&ldo;……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rdo;就是此地風情的寫照。
又是一個夕陽冉冉的時刻,李商隱的輕車馳上了樂遊原。&ldo;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rdo;他凝神西望,但見滿目青靄的京城,鑲嵌在一輪橙紅的斜陽裡,像是要融化在無邊無際的輝煌燦爛中。
&ldo;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rdo;商隱吟出這下面兩句時,已是滿腹愴然。
黃昏是美麗的,但卻是最後的輝煌。
宣宗猶豫再三,還是未能抵禦&ldo;長生&rdo;的誘惑,從大中後期起開始服用醫官李玄伯、道士盧紫芝、山人王樂等人所煉的&ldo;長生藥&rdo;。不過,皇上是瞞著所有人偷偷進行的,這也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