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二宮變(第1/2 頁)
太后獨自一人坐在床榻上.腦子裡不斷回想著方嬤嬤的話,十二宮變、十二宮變……
三十年前新羅國來戰,先帝安和帝親征,楚國公和鎮國公打先鋒,經過漫長的征戰歲月,臨近勝利,不料在最後一次殲敵戰爭中,鎮國公及世子為掩護安和帝而丟了性命,鎮國公女兒韓君執意親上戰場為父兄報仇,最後,敵退了,國保了,韓君卻成了孤女……
回京後論功行賞,楚國公被封為昌和王,鎮國公被追封為安慶王.以國號為王,可見安和帝之痛,又封安慶王孤女韓君為皇后,是為孝和皇后。
之後國泰民安,孝和皇后也安心母儀天下,一年後便誕下嫡長子,先帝寄望甚深,取名秦昊,意欲以後託附江山社稷。
就算之後後宮嬪妃越來越多,皇子公主也越來越多,孝和皇后和秦昊的地位也毫不得動搖。
秦昊七歲時便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文治武略令太傅都稱讚不已,於是秦昊七歲這年安和帝便立其為太子,那一年皇五子秦晟才一歲。
當時外無敵,內無憂,全國上下一片祥和。
直到秦昊十二歲這年,這份寧靜被打破了。
突然有一日,太子與二皇子三皇子一起落水,皆染風寒,太子的風寒藥中被下了毒藥,喝下立即發作,不等太醫救治便薨了。
而那碗風寒藥出自李太醫之手,李太醫是文貴妃的表哥,文貴妃是丞相嫡女,膝下有二皇子秦星,事發前一天,文貴妃剛與皇后發生了爭執……
處處都指向文貴妃,安和帝當即打了文貴妃一巴掌,並要處死文貴妃及李太醫。
本以為賜死文貴妃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孝和皇后卻憑著鷹一樣的眼睛發現文貴妃是被嫁禍的,並以雷霆手段查出真兇——三皇子秦昱生母梅妃,一個以宮女之身,憑著出眾的相貌和機靈的頭腦一步步爬到妃位的人。
之後孝和皇后手刃殺子仇人,安和帝卻因經喪子之痛而引起舊傷復發一夜之間癱瘓了,孝和皇后趁機把持朝政.將所有嬪妃皇子公主都打入冷宮。
因為這一年太子秦昊十二歲,便把這場宮變稱為“十二宮變”。
一年後安和帝病逝,孝和皇后立太子秦昊為新皇,將秦昊牌位放在龍椅。封為少帝,孝和皇后自居為孝和太后,與安和帝胞弟定親王共同攝政。因安慶王及孝和太后威信極高,此舉雖無先例,倒也得到多數朝臣支援,只有御史周正以未有先例為由反對,反對無效後撞死在大殿上,其家人男丁流放,女眷入宮為奴。
這一年,所有皇子廢除皇子身份,流放青雲關,所有嬪妃出冷宮,回到自己原來居住的宮殿長期禁足。
表面上太傅與丞相對這一結果頗為不滿,心灰意冷之下告老還鄉。
定親王與孝和太后共同治理國家,倒也國泰民安。
直到十二年後,孝和太后從龍椅上拿下少帝秦昊的牌位,下旨立眾廢皇子中最優秀的五皇子秦晟為新皇。
秦昊薨的時候十二歲,孝和太后就讓他的牌位做了十二年的皇帝,這是一個皇后母親給自己的太子兒子最大的補償了。
眾皇子終於在十二年後回京,母子團聚,新君登基。之後孝和太后便不知所蹤。
想到這裡,太后眼神又堅定了幾分,秦晟新登基根基尚淺,需昌和王支援,楚雲又知書達理顧大體識大局,頗有孝和太后的將門虎女風範,擔得起皇后重擔,還有就是楚雲的母親———昌和王妃李嫻是自己年輕時的手帕交,互相知根知底,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助楚雲坐上皇后之位。
秦晟送走太后之後也思考著太后的話,回想起跟楚雲在青雲關的點點滴滴,當時自己弟兄幾個被廢了皇子身份,以為成了棄子再也回不了京了。年齡最小的九皇子秦旻甚至哭了一路,都以為到了青雲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