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首散文詩(第2/2 頁)
在長青宮大門不遠處就見到三架馬車,與他乘坐過來的馬車很相似,這是白石城科研院的專屬馬車,上面都是科研院的科研人員。
當見到李長風出現,三駕馬車的六名科研院人員下車,齊齊朝他行禮作輯:“見過殿下。”
“好了,平身吧。”
李長風看了一眼,發現科研院人員精神都相當不錯,看來一路上都有休息好,暗自點頭科研院的馬車再如何不行,也遠要比起其他馬車好得多。
不過大清早就趕過來,著實是辛苦他們了。
得知他們在過來的路途上用過餐後,李長風這才道:“這次之所以讓你們過來,是因為昨天本皇子從陳州牧那裡接到了一份關於荒府的整個州府修繕工程,主要是修繕荒府破爛的地面、城牆,以及是下水道等一些城建工程相關的。你們都是作為科研院建設部的工程師,對於這方面是相對專業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來,你們需要勘察荒府的所有街道、城牆,設計修繕計劃。另外,在修繕地面的基礎上,需要每隔二百丈距離就建造一個茅廁,按照白石城茅廁來設計。”
“至於修繕的相關人員,本皇子希望你們在荒府本地進行招募,尤其是要優先選擇難民。在確保工錢的同時,負責好相應的飲食、居住。”
沒錯,這就是李長風為陳建德解決本土難民的辦法,以工代賑!
按照大乾以往對於各地難民的主要態度,基本上都是拔款進行飲食的救濟,僅此而已。
但這樣一來,難民還是難民,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甚至乎,不少老百姓發現了,當難民不僅能夠保障基本上的衣食住行,還能夠不勞動,紛紛加入了難民的隊伍中,每天領取官府發放的救濟食糧。
這樣一來,反倒是導致難度數量越來越多,官府的壓力更大了。
然而,這個看似無法解決的難民問題,在從現代魂穿過來的李長風眼裡,壓根不是問題,甚至上當初白石城的難民也是透過以工代賑的辦法進行解決。
如今,白石城能夠建設得如此美麗,少不了這些當初難民的出力。
而且,讓這些難民透過勞工來換取食糧,一方面解決了難民問題,也一方面也解決了修繕工程的勞動力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能夠被挑選成為科研院的人員,都是頭腦聰明,而且執行力很高,在接到殿下命令後,第一時間就分頭行動起來,開始摸索荒府目前的成見情況,以便書寫修繕計劃、修繕支出等方案。
並且早就在過來的時候,已經做足準備,帶來了科研院的口罩。
否則,荒府街道汙水橫流,黃白之物隨處都是,臭氣熏天,嚴重影響著修繕工程進度。
還有一個人員被李長風特意留下來了。
“另外,本皇子已經跟州牧陳大人商量好了,在主街道要來了三間商鋪,老方你按照本皇子的吩咐,對於商鋪儘快進行重新裝修設計。這是具體的設計要求就在這裡面。”
說話的時候,李長風將一份設計方案遞出去,這是昨天從州牧府回去後寫出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