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三、選擇洋務運動史作為突破點
我再次搞中國近代史,即選擇洋務運動史作為突破點。其故安在?
第一,從經濟史、思想史研究不深入而產生的聯想。我在教中國革命史的時候,經常講的&ldo;無產階級領導的(透過中國共產黨)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路線&rdo;,和其他服務於這條路線的方針政策,它的客觀依據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是怎樣形成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這個革命道路的客觀依據是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發生發展的必然規律,為什麼中國的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就造成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鬥爭的道路的可能性?這種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有什麼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是怎樣形成的?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從洪秀全到孫中山,他們所制訂的路線政策在什麼程度上反映客觀規律?他們為什麼只能區域性的和某些方面反映客觀現實要求,不能全面而又正確地反映客觀規律?等等。這些都是從大的方面說的,至於同上述相關聯比較具體的問題就更多了。例如,黨的路線是根據階級關係,而階級關係又同經濟變化相連,對中國社會說,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發展有關。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商業是怎樣發生發展的?有何特點?與此相連的階級關係是怎樣變化的?即舊的地主、農民階級怎樣分化?新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是怎樣產生和形成的?它們分化和產生有什麼特點?新的文化思想是怎樣發生的有什麼特點?它與新的生產方式新的階級發生發展的關係如何?它與舊的傳統文化及同西方文化的關係如何?等等。我帶老一連串的問題去重溫中國近代史,感到很多不能解釋的問題同經濟史、思想史的研究不深入有關,而對上述那些問題的深入研究,都必須追溯到洋務運動這段歷史。因為,在鴉片戰爭後的20年,政治上變化是明顯的,其他方面則均在醞釀中。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產生和經濟結構變化,都是發生在洋務運動過程中;而&ldo;西學東漸&rdo;、維新思潮、新舊思想交鋒等等,也都是在洋務運動時期明顯地呈現出來的。因此,對那段歷史研究不好,不僅當時很多現象解釋不清,也影響到對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乃至我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很多問題的理解。
第二,中間突破帶動兩頭。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又影響到其後歷史的發展。它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關鍵。因此,研究它的來源,就須對鴉片戰爭前後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中外關係進行研究,才能看出洋務運動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和規律性。洋務運動是牽涉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思想、教育制度、中外關係等多方面的綜合體,對這些問題歷史作用的研究,必然涉及以後歷史發展中的許多問題:企業是怎麼發展的?教育是怎樣改革並影響於未來的?中外交流中有何教訓?……。乃至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有何可以借鑑之處?等等。因此,如果把洋務運動史研究好,對中國近百年史以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均有意義。
為此,我把中國近代史的研究重點放在洋務運動史上。
四、從經濟和人物入手
洋務運動需要研究的問題非常之多,從那裡入手呢?當然是經濟史和思想史。經濟史是洋務運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史不研究好,就不可能懂得洋務運動史。但過去在這方面的研究太薄弱了。思想史研究也是薄弱的一環。研究思想史必須研究人物,人物那麼多,對洋務運動史說,哪幾個人關係緊要?我認為李鴻章、盛宣懷、鄭觀應三人是比較關鍵的。這三人各有其特點和代表性。李鴻章是大家所熟知的與洋務運動相始終的主要領導者和主持者,並牽涉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人物